苏醒仁
当读书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自然,人的生活会有少许多燥热和愤懑,多一些恬淡和从容。大凡爱读书的人也爱买书,见了心仪已久的好书不买,过后会有一种负罪感,怎么都像是干了见不得人的事。我这人习惯在不同的房间里放不同的书,怎么方便阅读怎么放,时间一长,书太多就成了烦恼。老婆挥汗如雨打扫房子,到处都是书,翻不敢翻,收也不敢收,终于忍无可忍,双手叉腰,咆哮如狮吼:“一天到晚就知道抱一本书,有什么用?你就不能多看我一眼,帮我干点活儿?”“有用,如果不读书,我能娶到你么?”老婆一愣,五十多岁的人了,这会儿可能还会红晕上脸,哼着小曲干活儿去了。
毕竟书多了占地方,还破坏家庭卫生,显得凌乱。因此,怎么去对待一些已过时的、放不下的书,舍还是不舍,这真是个问题!最近一次将书架清理一遍,捐出去一批后,突然想起我这二十多年里,算是捐了三次书。
第一次是1995年,我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当时叫律师资格考试),竟然顺利通过,也算是一次惊喜。我大学是学中文的,满脑子文学形象、艺术思维,自学法律,竟把这当时被称“天下第一难”的考试拿下,也算自学成才。
之所以自学法律,而且拣了最难的事作为目标,是有原因的。1992年我从延安大学调到机关工作,正逢机关“下海热”,好像当时机关里人多的放不下了,就跟书架小而书太多一样。各级都号召大家辞职下海,搞第二职业。似乎你没有第二职业,明天一睁眼就活不成了。危机当前,我认真思考,觉得自己与商无缘,也没有钱开工厂,更不擅长体力活,既然非要搞个第二职业,看来只能发展老爱好,就是读书、学法律,考个像样的第二职业。因此先报自学考试的法律专业,两年时间考过了十几门法律专业的主要课程,又买了许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律师实务、案例等五花八门的书。反正不懂,见了就买,买了就翻,好的多看几天,感觉不好的扔在一边。待参加考试并顺利通过后,回头一清理把自己也吓了一跳,总共一百多本书,堆起来还真有些占地方。当时家小的下了床转身都难,没地方放呀!我真奇怪,平时这放一些那放一些不显多,怎么堆在一起就显得特别多呢?这时候,准备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慕名而来,想讨点真经,这些书有了用武之地,堆放在那,谁想拿谁拿。没出半年,那些书已被拿得干干净净,眼不见心不烦,三年备考的疲惫彻底一扫而空。
第二次捐书是2011年,组织上安排我去县上工作。我在市委办公室工作十个年头里,自己买的、别人送的书籍放满了两个书架子,床底下也塞得满满的,人走了要腾房,家里早放满了,再拉回去这么多书,真怕老婆门也不让进。思前想后,扔了舍不得,留下无处放,左右为难,寝食难安。也是凑巧,延安市图书馆建成,向社会征集图书,看到这个启事,我万分惊喜,赶快打电话联系,让他们来拿。先来了个小姑娘,看到几个书架子脸都白了,给领导汇报说她拿不动。领导说几本书你都拿不动,小姑娘很委屈:不是几本,是两架子,不上架子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不一会儿图书馆的一位领导带着几个人开着车来了。他们很认真,一本一本清点登记。装箱运走前,郑重其事地给我颁了个荣誉证:“XXX同志:您无私捐赠的《禅宗哲学》等170种图书,已由即将建成的延安市图书馆永久收藏,感谢您对延安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支持。特发此证,以表谢意!”人是个怪物,几百本书换来一个小本本,还特别高兴,像干了件思谋已久的大事。
第三次就是2017年,我要离开工作了六年的地方。怎么走、既能避开迎来送往的俗套,又能让自己和大家都觉得自由自在、心情舒畅,想来想去,还落到了捐书上。我自己把六年的书籍清理装箱后,觉得这次捐书意义不同,纠结良久,终于忍痛加上了一套恩师送给我的精装本《二十六史》。这套我藏了多年的书,其实平时是用不上几回的,把它放在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恩师知道,也必不会怪罪。然后,把县图书馆馆长叫来、交给他。2017年2月20日,是一场大雪后放晴的日子。吃了早饭,我才跟办公室人员讲,我在县上工作了六年,没有去过图书馆,我们今天去图书馆调研吧!其实我准备了近半个月,办公室里的同志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只是大家都不说破而已,似乎说破了,会破坏对书崇敬肃穆的气氛。馆长是个细心的人,把书都上了架,又是满满当当的三个架子,还特意制了一个小牌子:“县委书记XXX同志赠书”。这次馆长也郑重地给颁了个荣誉证:“XXX同志:承蒙惠赠《二十六史》《黄帝内经研究集成》共计175种355册图书,您的赠品丰富了我馆藏量,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知识资源,深荷厚意,特发此证,以表谢忱。”六年里,都是我给大家颁证,今天下级干部给我颁证,倒让我来了灵感。“我想说几句话”。记者递过手中的话筒,我对着话筒向全县干部群众告别:“在县上工作了六年,得到了全县父老乡亲的关怀和各级干部的大力支持。我们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希望全县人民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建设文化之家、书香社会。谢谢大家,谢谢全县人民。”这是我在这个县上最后一次露面,最后一次讲话。离开图书馆,我慢慢地在县城的街道里走着,努力让自己适应告别,适应离开。
回忆自己不断买书又三次捐书,我都分不清到底是买书时更高兴呢?还是捐书时更快乐呢?其实,书是一种精灵,买来读完捐出去,再让别的读者有所收获,这个精灵带给你的都是满身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