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记忆里的打麦场
  那天
  脑畔上的打麦场,长满草儿。曾经的模样,已成了记忆……
  麦收的时节,大人们挥舞农具,骡子蒙着双眼,拉着石碾,围着麦场转个不停。碾子声,说笑声,荡漾在蓝蓝的天空。
  歇息了,爷爷坐在麦场边的老梨树下,拿起二尺长的木瓜烟锅,装上自己做的旱烟丝,轻轻点着,深深地吸上一口,一圈圈白烟盘旋于头顶,似乎很香很香。我和一群小伙伴借机围了上去,央求他给我们再讲“薛仁贵征东”的故事。爷爷眯着眼,定了定神,津津有味地讲了起来。正当大家随着故事情节倾心入迷时,爷爷却戛然而止,一本正经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道来。”小伙伴们知道再求无用,便悻悻而散,只好等待来日了。
  无聊之时,在碾过的麦秸上,我们几个小伙伴兴奋地滚来滚去,更有甚者,两人开始摔跤了。人们围着、叫着、喊着,助威声此起彼伏。爷爷笑得咧开了嘴,一会给这个加油,一会给那个加油。随着一声“开工了”,小伙伴们走在一旁,大人们拿起工具,骡子忙了,石碾响起,整个麦场生机勃勃。
  傍晚,夕阳醉了,红红的脸露在西山顶上,把整个麦场映了个灿烂。一袋袋麦子,一串串笑语,还有那一声声信天游,渐渐地消失在灰色的夜幕里。
  待到打完麦子,入库,麦场上多了几个用麦秸垛起的小山包,这里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白天玩乐的好地方。捉迷藏、打土仗、老鹰逮小鸡……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月色轻轻泻于麦场各个角落,夏虫唧唧,和风徐徐。村里的翠儿和狗蛋偷偷摸摸躲在麦堆旁窃窃私语,缠缠绵绵。几个小伙伴好奇地从另一个麦堆处,小心翼翼,探着个脑袋张望,用耳倾听。不知道哪个调皮者,拿起个小土疙瘩扔了过去,惊动了麦堆里这对小情人,小伙伴们四散而逃。“翠儿!狗蛋!翠儿!狗蛋!……”起哄声此起彼伏,久久地飘荡在麦场夜色上空。
  一天临近傍晚,生产队长侯六站在硷畔上大声吼着,“告诉村里人,晚上公社里来人在麦场上放电影。”人们闻之,奔走相告,很快就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家家户户提前生火做晚饭,袅袅炊烟顿时在小山村竞相升起,切菜声、擀面声、小儿的啼哭声、人们的呐喊声、狗叫声、鸡叫声、牛羊謩归声……声声笼罩着小山村。
  村口,几个年轻人簇拥着一个推自行车的人,说说笑笑朝村里走来。“来了,来了”侯六亲切地招呼道。爷爷笑哈哈地拉上放电影的人走进窑洞里,其他人则忙着把自行车上的东西搬到麦场上去了。奶奶围着灶台给来人做饭,我和几个小伙伴站在窗外好奇地往里瞅。“荷包鸡蛋面”,看着来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我们流着口水。爷爷轻轻地端着半碗面,推门而出,一个鸡蛋,半碗面,一人一口。几个小伙伴迅速围上来,一扫而光。爷爷告诉我们快去麦场上占地方,一会看电影。我们嘻嘻哈哈走了,嘴里回味着那香香的、好似过年的味道。
  麦场上已经挤满了人,随着夜幕降临,电影开始了,又是《红色娘子军》。虽然大家看了好几遍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早已入脑,台词烂熟于心,但似乎从来没有厌倦过,全神贯注地看着。待到放映结束,人们四散而归。此刻最忙碌的便是爷爷了。这不,又有几个愣头小子躺在麦场上“梦游列国”了。爷爷把他们一一叫醒,送回各自的家。
  入冬了,雪花飘飘,小山村披上了银白色的衣裳,人们蜷缩于自家的窑洞里,爷爷再次給我们讲起了“薛仁贵征东”的故事,我们听得很入神。
  许久,雪停了,太阳出来了,爷爷的故事又告一个段落,我们纷纷走出窑洞,打起雪仗来。不知道哪个小伙伴抱着爷爷的腿,嚷嚷着要去麦场套鸟,大家一听,都求着爷爷去。无奈,爷爷披上老羊皮袄,拿上筛子、长绳、小米、笼子之类的东西,领着我们几个来到麦场,拿起扫把,在麦场中央把雪扫去,露出一块空地,然后把小米撒了些,用一尺许的细木枝支起筛子,一块小石头压在筛子上面,一根长绳系着细木枝,爷爷和我们拉着绳子躲在一个麦秸包后,静静地等待着鸟儿,自然我们几个都钻在爷爷暖暖的皮袄里。
  等了一会儿,一只、两只……鸟儿越聚越多,不过都在筛子周围吃着,爷爷示意我们耐心等待,不一会,果然有几个胆子大点的鸟走进了筛子下方,说时迟,那时快,爷爷猛地一拉绳子,筛子稳稳地把几只鸟盖在里面。
  我们霎时沸腾了,钻出爷爷的皮袄,喊着跳着奔了过去捉鸟。我们兴奋地拿上装在笼子里的鸟,跟着爷爷回家了。天黑之前,奶奶趁我们不注意,偷偷地把鸟放了,告诉我们鸟也有爸爸妈妈。自然我们也再没有责怪她。
  腊月里,麦场上热闹得很。爷爷组织村里的秧歌队在这里没日没夜地排练着,男男女女,穿得花红柳绿,女子摆绸摇扇,男子们蹦蹦跳跳击打着腰鼓,甚是好看。为的是正月里沿门子、拜神灵。当然,还要参加公社里每年举办的秧歌比赛。在我的记忆里,爷爷的这支秧歌队年年会从公社拿回一个大大的奖状,自然爷爷常常津津乐道。
  正月十五,麦场愈加红火,晚上麦场上将举行转灯(转九曲黄河阵),爷爷领着秧歌队白天到村上和村对面的庙上大闹一番,中午过后便休息了。而生产队长侯六带上一帮人在麦场上用镢头等工具起垄,垄起一个个小土堆,其他没事的人用土豆、萝卜做成似小碗状的灯,倒上些油,放置一根灯捻,一个个摆在小土堆顶上,再放上彩色纸做的灯笼。满眼望去像天上的星星,非常美丽。彩门上插满松枝和五色小旗,旁边一处小房子里,桌上摆满了许多祭品之类的东西。
  天色渐晚,秧歌队又活跃起来,在庙前扭打,喊唱等一阵子后,秧歌队来到麦场又热闹了一番,待转灯前繁杂的仪式结束,转灯开始了。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紧随秧歌队进了场子,顷刻间,麦场上尘土飞扬,人们个个灰头土面,心中很虔诚。待转灯结束时,人们把一个个小灯抢走,拿回家,也许是讨个吉祥,也许是什么,我一直没有真正弄清楚……
  许多年过去了。爷爷走了,爸爸已成了爷爷,我成了爸爸,如今小山村里的乡亲们都搬迁到了镇上,唯有眼前荒芜的麦场在岁月里呻吟着,还有头顶飞过的那只大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