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家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方针,开展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延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率先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2046.45万亩,年均120.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77.46万亩。目前我市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冲刺阶段,全市上下应该大力发展退耕还林绿色产业,真正地实现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近年来,在诸多绿色产业的支持下,农民收入不仅没有因为退耕而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收入从退耕还林前的1356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10568元,增加了9212元,真正地实现了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区等13个县区几十万农村脱离了土地的束缚,争当发展产业的能手,退耕还林政策使圣地延安百万农民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延安由黄变绿的“神奇魔法”靠的是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进入新时代,发展绿色产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进行科学规划,摸索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要在退耕还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经验培育后续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同时,退耕还林建设任务再急再重,也要让“制度屏障”严起来,必须在考核上、惩罚机制下功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两者间的转化,关键在人、在思路。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力就越强。只有通过一定的机制,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只有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巩固发展扩大退耕还林成果,把退耕还林这一德政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