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宜川县以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优化均衡城区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宜川教育特色的发展之路。
1“一超一大”举力兴办教育
宜川县是国家贫困县,2017年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但教育支出2.72亿元,教育投入超出了财政收入,全县财政支出21亿元,其中教育支出占比10%以上。该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目前高中教育领跑全市,学前、义务教育稳步提升,贫困县办出了大教育。
宜川中学以“自主课堂”和“自主管理”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教师培训基地、教育研究中心、省教育厅等部门成果认定,办学影响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宜中品牌辐射引领全国各地,目前累计有20多个省市、3000多所学校、6万余人纷纷来校考察学习。
年201710月,宜川中学经过陕西省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组专家组严肃严格、认真细致的评估后,顺利通过“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验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发展学校内涵,激发内部活力、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质量、追求教育特色,使规模、质量和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真正把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满足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
2 “全面改薄”助推教育均衡
宜川县自实行“全面改薄”双月报以后,全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填报,如期完成任务,项目进展顺利,改善了办学条件,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2014—2017年度全面改薄项目在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工作,项目进展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全面改薄工作得到上级教育部门高度认可,县教育局获评为2017年度陕西省“全面改薄”先进集体。
同样是2017年,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捐资120万元设立的战旗“圆梦班”启动仪式在宜川中学举行。宜川中学战旗“圆梦班”成为该基金会在全国设立的第17个“圆梦班”,是陕西省的首个“圆梦班”。该“圆梦班”由6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组成,每人每年受助资金为5000元。“圆梦班”在宜川中学的设立,谱写了宜川教育“捐资助学”新的篇章,助推宜川慈善事业掀起新的高潮,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走出贫困、赢得明天,找到自己人生梦想的诗和远方,让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惠及更多人民的期盼。
3“一校一品”彰显以文化人
宜川县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鼓励中小学、幼儿园立足本校实际,注重办学积淀,提升办学内涵,打造“一校一品”特色。目前,宜川中学自主教育、初级中学黄河文化、城关小学精彩德育文化、第一小学“禾·河”文化等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德育模式不断厚实着育人的基础和氛围。
此外,学校党建唱响青春号角,加强党建在教育领域中的引领作用。宜川县中学党总支以“唱响青春党建、铸造名校品牌”为主题,创新机构设置,让组织更有活力;创新党员管理,让队伍更有力量;创新教育模式,让师生更有激情;创新党群共建,让群体更有朝气;创新文化建设,让校园更有诗意。着力诠释“活力、力量、激情、朝气、诗意”的青春内涵,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体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载体品牌化和服务人性化,青春党建的旗帜在校园里高高飘扬,青春党建的故事在课堂上精彩绽放。
4 教育教学改革蔚然成风
宜川县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始终把“三个紧盯”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在常规中寻求改革,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寻求发展。
紧盯促进公平抓改革。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根据生源分布情况和学校布点实际,将全县科学划分为八个学区,有效解决了学生“择校热、入学难”问题;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按照“多口进、一口出”的原则,将妇联、民政、工会、扶贫、教育等部门政策资金全面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发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了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紧盯提升质量抓改革。以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大力倡导支持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全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宜川中学的示范引领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蔚然成风,形成了“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紧盯增强活力抓改革。牢固树立“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理念,按照建立“一名好校长、一支好队伍、一套好机制、一个好氛围、一个好环境”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四制改革”和“校长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
自2001年以来,全县共聘任校(园)长66人,落聘30人,聘任教师1363人,落聘77人,使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意识超前、办学视野开阔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先后涌现出近十名全市知名的优秀校长,建立了一支学历达标、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