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高乐 高娜
“把贷到的钱往公司一放,自己不用操心,还能得利,真是太好了!”2017年9月17日,甘泉县道镇蒲家沟村建档立卡户胡文斌和在册贫困户高增武拿到了在八千里豆制品有限公司“信贷托管”的3000元红利,心里乐开了花。在甘泉县非公党组织和爱心企业的积极帮助下,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2017年,全市非公和社会党组织坚持用“延安精神”抓非公党建,积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党员优势和区位优势,创新实施“红领党建”活动,聚焦扩大“两个覆盖”、促进党的作用发挥两大重点,品牌建设、党建扶贫、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红色引领,组织建设有保障
2017年9月12日,拥有150名教职工、仅有2名正式党员的宝塔区马家湾小学成立了“红领孵化”党支部。这是宝塔区在不符合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党组织覆盖的一项有益探索。
如何将延安丰富的红色文化与非公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宝塔区最有发言权。面对乡镇、企业、社区没有党组织和正式党员,职工、群众入党申请无处递,入党没有培养联系人等突出问题,宝塔区探索实施了党组织覆盖“三级网络”,即在乡镇街道创立“红领根据地”,在城镇社区设立“红领孵化器”,在无党员企业配发红领“播种机”,破解了党组织覆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此外,该区还精心选择10户企业作为“红领文化创意年”活动示范点,将红领党建“信仰、先锋、为民、务实、创新、合作”的红色元素注入非公企业文化,倾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
为推广宝塔区在“红领党建”品牌创建过程当中的典型做法,2017年3月24日,我市召开“红领党建”品牌现场推进会。下发《意见》,明确了“红领党建”的内容、措施和要求,并组织开展了专题培训。在市非公和社会党组织的统一指导下,各县区结合实际,将各自的好做法、好经验与“红领党建”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交出了一份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延安答卷”。
企业助力,群众脱贫动力足
胡文斌和高增武口中的“信贷托管”是甘泉县推行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即由企业担保给贫困户贷款5万元,再将贷款入股企业,贫困户连续3年每年分红3000元,到期本金由企业一次性偿还。这种模式既可以促进贫困户增收,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实现了互利双赢。
位于甘泉劳山村的延安劳山鸡业公司,在甘泉是名副其实的养鸡龙头老大。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扶贫工作,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一企帮多镇、养鸡全覆盖”的扶贫路子。2015年至今,通过政府奖补政策,免费给全县各乡镇1696户贫困户发放青年蛋鸡8.4万只,户均50只,产出的鸡蛋由政府每枚补贴企业0.5元,企业按每枚1.5元价格回收,贫困户每年可增收5000余元。
甘泉县只是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助力脱贫的一个典型。2017年,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进一步深化“四项结对帮扶”活动,落实了24个成员单位和43个非公企业、31个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帮扶责任,在政企、企企、村企、社企四个层面进行结对,形成互促共进的“加法效应”。截至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共帮扶贫困户280余户,累计支持物资、资金达2800余万元。
学做结合,党建水平大提升
“通过实地观摩,我们感觉宝塔区和甘泉县的非公党建建设标准高、活动载体主题鲜明,将党建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有效融合,值得我们借鉴。”2017年6月20日,志丹县36名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汇聚一堂,参加志丹县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培训班。
他们先后来到延安市华鼎专业集团、龙飞集团、甘泉县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经验等方式学习我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思路。
为了全面提升我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2017年,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在学习、培训、规范建设等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一是在学做结合上促提升。用活用好“大数据+党员小书包”“问题墙+回音壁”“一讲双诺”等六项载体,丰富“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在教育培训上促提升。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8期,培训5263人次。三是在规范建设上促提升。制定出台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深入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狠抓典型培树工作。四是在氛围营造上促提升。“延安非公党建”微信公众号活跃度位居全国“两新”组织党建微信公众号前列,入选全市“十佳”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