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李坡村:村里垃圾“不过夜”
    ●包村干部吴卓辉(中)入户走访,征求村民对环境整治的意见建议
  通讯员 尚文庆 付锦旗
  地处延河上游的安塞区镰刀湾镇李坡村有村民1162人,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城里打工、经商。依靠石油产业富起来的李坡村一直以来面临“垃圾的烦恼”“院里现代化,院外脏乱差”,人居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
  李坡村的境况是安塞区许多乡村的缩影。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镰刀湾镇打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垃圾有了新“出路”
  时下,走进李坡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新植的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垃圾……
  谁曾想,过去该村杂草成堆、生活垃圾乱扔、工程垃圾垒成小山坡。负责包抓李坡村的吴卓辉介绍,以前村里环境卫生差,主要是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去年年末,安塞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镰刀湾镇率先推行垃圾“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每天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镇上的垃圾填埋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
  与此同时,村里配了27个垃圾桶,卫生保洁员从1名增加到2名,整修排水渠,清除环境死角,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作为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村民王长禄每天早晨7点就穿上橘色的工作服,蹬着三轮车,打扫他的“责任路”。“每天早晚各打扫一遍,平时巡逻的时候看着干净路面让人心情舒畅。”
  像李坡村一样,目前,镰刀湾镇8个村全部成立了保洁队。今年全镇共安排8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垃圾填埋场,新增垃圾桶800多个,新建卫生厕所3个,拥有垃圾清运车2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镇村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初步建立。
  村民成为保护环境的主角
  农村环境卫生的主角是村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改善人居环境,李坡村充分征集村民意见。“村道路两旁绿树太少”“道路两侧水土流失现象要重视”……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绿化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对罗李路全线进行绿化。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作为村监委会成员,张凤科天天盯在工地上,“鱼鳞坑要保持上下垂直,容积要大于树根球大小,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道路两侧种上了油松和格桑花、百玉菊等,道路边沟得到了重新整理……村民们高兴地说:“这下到了夏天,村里环境一定很美。”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家进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情更加高涨。
  规章约束出好习惯
  “环卫设施好改善,改变村民的卫生习惯可不容易。”吴卓辉坦言。
  前年村里刚装上垃圾桶时,规定谁往桶外乱扔垃圾,罚款10—20元。可大家不是亲戚就是邻居,碍于情面,谁都不好意思监督谁。
  靠罚款不行,大家就将保持环境卫生加入到《村规民约》中,对违规者亮丑。
  约束是为了村子更美,村民们其实都懂这个道理,所以也都乐意接受这些“新约束”。
  “以前看到谁家门前的垃圾,大家不好意思管。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规章约束,大家都很自觉。”吴卓辉说。
  与此同时,镇上每月评选先进保洁员,给予200元—500元的奖励;年底评选“清洁卫生户”,给予500元奖励……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农村环境治理规范化、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