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硬约束”不能在诚信中缺位
  新小平
  诚信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种品质。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朝代、哪一个家族、哪一个人不以诚为美、以信为天。“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句,充分道出了人们对于诚信的态度,也彰显出诚信的价值。
  诚信本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是人们所应具备的一种优良品质。一个人讲诚信,我们就会称他为好人、文明的人,并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可见,诚信是衡量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往往被现代人称为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与否,关乎人品、关乎民风、关乎国运。
  可就是这样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却不能完全依靠道德的力量去推动和实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经济社会发展得太快,而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没有跟上。这种“距离”和“落差”需要靠什么来弥补?就得靠制度、靠法律。
  当前,我国正在有节奏、有计划地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加强对诚信行为的保护、鼓励和奖励,对失信行为的管理、约束和惩戒,使诚信有法可依、有法可护、有制可循。要加快诚信的步伐,单纯依靠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是不够的。这些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虽然可以发挥作用于无形,但时间长、见效慢,需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加以感染、熏陶和渗透。对于当前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失信难题,难以产生短期发力的效果,因此,必须辅之以富有刚性的“硬约束”。唯此,才能让诚信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底气、够硬气。
  诚信关系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试想,如果没有诚信的人际交往、没有诚信的商业经营、没有诚信的学术规范……人与人之间剩下的便只有猜忌、怀疑、冷漠、欺诈,这样的社会显然与我们所希冀和憧憬的美好生活相背离。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应该离目标越走越近,而不是越离越远。诚信,就是帮助我们早日抵达幸福彼岸的“助推器”,要想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人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法律和制度不可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