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小红
正月里大侄女结婚,受大姐邀请我回了老家——陕西洛南,在婚礼现场我看到了村子中几乎绝迹的花馍,栩栩如生的图案让我不由自主地用手机记录下它的模样。
花馍馍,又叫“花馒头”,是在春节、清明、端午、婚丧,或者祭祖拜寿时用的一种用白面制作的、加了色彩、塑了造型的馒头。老家的花馍曾被称为“玩在指尖的彩色艺术”,在上世纪70、80年代是亲友们相互馈赠、以示情谊的最朴素、最纯真的载体,有着“吉祥物”的美称,我童年时经常能看到。
蒸花馍是个力气活,也是技术活。和面、醒面、揉面,既讲究干湿均匀,又要注意力道,还要求制作者必须具备精湛的技艺,普通的面团很难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和花儿形状的花馍。
原料常以白面为主,豆子、花纸为辅。制作需要剪刀、梳子、菜刀等工具,制作手法以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为主。做花馍首先要做馍盘(基座),馍盘一般有两个馒头大,然后将发酵好的面团用手捏、用剪刀剪,做出花儿和鸟儿等图案作为馍顶。如果面太软,或者图案太大,还需要用牙签或者较大的竹枝从馍顶部插到馍盘上来固定形状,最后放在笼屉上,盖锅后用大火蒸,待出锅即成为造型生动的花馍。
花馍形状最多的是喜鹊、燕子和蛇,喜鹊、燕子代表的是吉祥喜庆,这两种造型的花馍常出现在嫁娶等喜事的饭桌上,而有蛇造型的花馍主要用来做祭祀的贡品。
大姐是做花馍的好手,每当村里有人结婚,她都要被请去帮忙蒸制花馍。大姐蒸过最大的花馍直径有30多厘米,重量达8.5公斤。除了有很强的观赏性,还可以食用。
不同类型的花馍有着不同的含义。婚礼前,新郎家要给新娘家蒸“上头糕”花馍,待新娘出门时,新娘的母亲要将“上头糕”的根部切下来一块,让新娘带走,这样做意味着女儿从此在婆家扎根了。给老人过寿蒸的寿糕花馍,常常有九只神态各异的狮子簇拥着一朵怒放的菊花,寓意“九世共居”。而五彩斑斓的“面狮”花馍用在葬礼上,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这几年蒸花馍等传统民俗和手艺日趋衰落,和它一起衰落的还有手工编织、手工挂面、手工雨瓦等。当村长的大哥说:“能挣钱的都进城了,村里很多土地都闲置长了杂草,谁还有心思蒸花馍?”
再不是那个“以食为天”的时代了,那些用粮食翻出的花样,用手艺维系的情感逐渐被取代和淡忘。
侄女的婚礼上,爆竹声震耳欲聋,新郎新娘跪伏于地,祭拜祖先,缅怀亲人,祈祷吉祥安康。现场桌子正中央整齐摆放着大多人都说不出名堂的各种图案的花馍,在香烟缭绕中却显得弥足珍贵起来,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用面制作的手工艺品了,它完全就是一种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