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文老师是我就读于子长县后桥学校时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在刘老师门下受教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年头。
刘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严厉。记得在念书期间,同学们一听说刘老师在学校都收起贪玩的念头,即使在自习课上也不敢造次,埋头于温习功课当中。更不用说在刘老师课上,肯定是专心致志,睁大眼睛听讲的。小时候好动调皮的嘎鬼、捣蛋们,现在提起刘老师都直吐舌头。
“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是那个时代的口号,也是刘老师执教的具体行动。对于学习好表现好的同学公开表扬,对于做错题迟到早退、交头接耳的同学严厉批评。刘老师让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让劳动好的帮助劳动差的,叫做“一帮一、一对红”,让同学们善于发现和学习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的同学们因此团结友爱、学风最好,也因此在七七年全国恢复高考中,有6位同学考上大中专院校,占全班同学的四分之一,在后桥学校是首屈一指的,为母校添了彩。更重要的是在那个“自古华山一条道的时代”,农家子弟只有上学才能吃上粮、谋公差,并且彻底改变自己甚至家人的命运。这些都是得益于刘老师的严厉。
那个年代上学,学生要帮助农民收夏、收秋,我们组建了红小兵、红卫兵小分队,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声援农田基建。这些活动使我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有了更加切实的体验。这些课外活动,对于我们之后融入社会都有极大的帮助和启发。最起码对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后能不怯场,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老师流泪是一九七七年的元月份。那次是刘老师的儿子焦宏奋被中央办公厅机要局这个神圣的单位选拔赴京。当汽车在老车站驶出时,刘老师的脸上流下了两行泪水。我想安慰一下老师说:“焦宏奋这下到了好处了。”老师哽咽着说:“憨娃娃你不懂,公家的事不由人,不知多长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只感觉到原来一脸严肃的刘老师也会伤心流泪。
刘老师十多年来病魔缠身,我们去看望她老人家时,她思路敏捷,一如年轻时候的样子,脸上更多的是慈祥。除过对我们嘘寒问暖,安顿的还是好好给公家干工作,堂堂正正做好人。虽然卧床不起多年,看得出老人家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指着服侍她的亲戚说把人家连累的,嘴里念叨着孝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提起孙子辈更是笑声朗朗。
家乡教育局的朋友说,汶川大地震那年,刘老师和老伴在病榻上看到消息后要求缴纳特殊党费。当组织上劝说二位老人家年事已高,且又长期患病就不要捐款时,二位老人态度坚决,硬是每人捐了五百元,以尽老党员的心意,体现了他们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
老师在我们的眼中是相夫教子的好榜样,在困难年代抚育八个子女长大,还要教书育人,不仅桃李满天下,自家儿女也是个个成才、安居乐业,孙子辈更是远渡重洋、走向世界、堂堂正正凭本事吃饭。刘老师平凡却伟大的母亲形象在我们心中高高竖起。
刘老师作为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曾经是西北大学的高材生,当学生时就开始上讲台授课,工作后先在大城市工作,后来教中学生,再后来到我们这个小县城的小山沟当起了小学老师。她不争名,不争利,不怨声载道,默默地用自己所学,全身心地教育子女、教育学生,默默地撑起了子女们、学生们心中的天空。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或许好多人不可想象,或许觉得委屈难耐,但我们的老师却无怨无悔,自然且满足,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不由得你不尊敬、不佩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刘老师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理学家张载的这句话,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好人有好命,刘老师安享晚年,直到走完自己八十六年的人生,据儿女们说老人家走得很安详。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庆幸此生有这样的好老师,也会像她那样一辈子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