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艳
春日的延川,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开得正盛。沿着一条条柏油路前行,河水流过处清澈可见,整洁干净的院落分散点缀在两旁,文化广场、休闲器材、公共厕所、太阳能路灯分布有序,果树下、大棚间、农家乐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延川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结合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等要素,因村施策,不断改善环境、提升“颜值”,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把全县37个村建成了美丽乡村示范点,81个村建成了生态乡村,163个村建成了清洁乡村。
如今的延川县,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一个个美丽乡村在青山绿水间呈现。
擦亮“面子”留住美丽乡愁
在杨家圪台镇梁家塬村,64岁的村民冯振斌正挥动着扫帚,沿着村里的主巷道认真地清扫着。
“我没事就过来打扫打扫。以前是没人管,现在有人管,环境好了,住着也舒服。”冯振斌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因为孩子上学,常年在外打工。2016年,最小的孩子也上大学了,他便回到村上种果树,并兼职干起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年能有6000元的收入。
“我们村以前可不是这样。柴禾乱堆乱放,垃圾也到处扔。”站在崭新的通村道路上,梁家塬村党支部书记梁和平说,沿着果树种植区修建了生产生活道路,不仅出行方便了,苹果的销售和价格也好了。
在稍道河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一张“门前三包”责任牌,清楚地标明了各家应当包揽的房前屋后卫生、绿化和秩序三项内容。村支部书记张凤新说,“路修好了,灯安上了,公园有了,垃圾也有人按时来收。现在我们村里的环境卫生一点不比城里差。”
路上有保洁员,村里配备垃圾清运车,统一收集,镇里中转,县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杨家圪台镇,农村垃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17年,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机会,稍道河村先后硬化入户道路16条800米、栽植绿化树木4000株、美化墙体1200平方米;新建水厕18座、安装路灯23盏,新建了生态停车场、活动广场和休闲公园。走在村内,村容整洁,枣树林立,小路蜿蜒,凉亭秋千穿插其中,清风拂过,俨然一幅惬意悠然的田园风景画。
2017年以来,延川县以“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为目标,全力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巷道硬化、绿化美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程,村庄“颜值”不断提升。
充实“里子”建设文明乡村
乡村振兴,除了需要“颜值”,还要有“内涵”。
走进稍道河村村民李翠莲家,门前的杂草收拾一新,院落干净整洁,柴禾整齐地堆放在一边,家中物品摆放有序。进门处,一面“卫生标兵”流动红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李翠莲说:“被评上这个荣誉后,我把家里的卫生清扫得更干净了,争取下次还能把这面旗挂在我家里。”
在杨家圪台镇上大木村,59岁的冯竹兰高兴地拿出她压箱底的“宝贝”——一块“好媳妇”的荣誉奖牌。冯竹兰高兴地说,因为这个荣誉,她还获得一个电热锅的奖励。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对于她来说是一份荣誉。
为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去年以来,延川县在各镇、村开展“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卫生标兵”等评比活动。除了荣誉证书,还给奖励积分,村民可到村上开办的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物品,还可通过收集垃圾在垃圾兑换银行进行积分。
“去年冬天,不少村民把果树地里的反光膜、果袋都收集过来。这些东西得到了及时的清理,还能兑换些常用的生活物品。”刘文革说。
延川全县共有苹果园2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万亩,仅杨家圪台镇就有5.25万亩,挂果面积2.5万亩。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到果园产生的大量废旧果枝浪费且污染环境,去年,杨家圪台镇引进一家木屑加工厂,专门收集废旧果树枝条,加工成木屑,再销售给各菌类生产企业。
“去年我就卖了2000多元。”刘文革说,自从开了木屑厂,不仅本镇的果农,就连附近其他乡镇的果农也把废旧果树枝条拿来卖,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还解决了村里乱堆乱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