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宝塔区、安塞区、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脱贫攻坚小记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实习生 延媛
  为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自主脱贫,我市各县区和部门,结合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户实策,积极加快产业、教育、健康扶贫发展,抓好就业鼓励创业,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宝塔区:让贫困群众走上自主脱贫路
  为加快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宝塔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并抽调农业、果业、畜牧、蔬菜、扶贫等部门业务人员进村入户,对全区2016年以来有意愿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共确定了157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全面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全覆盖。同时,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在全区逐步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的风尚,鼓励困难群众走上自主脱贫路。
  目前,在各级包扶干部结对帮扶下,帮助877户贫困群众销售瓜果蔬菜50吨、生猪1600只、羊只30余只以及蛋类产品,极大地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搭建“非公党组织+村党组织+贫困户”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模式,积极引导80家非公企业和社会党组织结对帮扶80个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此外,对630户农村危房进行全面摸底,实现农村危房清零;对地质灾害易发、基础条件较差、居住过于分散、公共设施配套难的353户无房贫困人口采取了集中安置,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
  抓好就业鼓励创业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为促进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宝塔区每月15日举办专场招聘会,并为贫困群众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公益性岗位,使两个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利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了2场职业技能培训,受益120多名贫困群众;区果业、畜牧、蔬菜等部门建立专业服务队伍,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有效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及自我发展能力。
  安塞区:让户户都有致富产业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已吹响,安塞区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立足实际,因户施策,2018年度帮扶措施已全部制订完善,共为3382户贫困户制订了产业发展计划,确保了户户都有致富产业。
  在产业扶贫开发工作中,安塞区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22个试点村已完成集体产权清产核资,其他95个村预计4月底前全部完成。完成55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建设任务,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并大力发展草畜业、巩固提升棚栽业、稳步推进林果业,适度规模发展香菇业和特色小杂粮种植业,着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路,围绕林果、棚栽、养殖、家政服务、陕北说书等实用技能开展培训80多场次;围绕“八个一批”扶贫政策,动员组织“四支队伍”开展宣讲活动2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5240多人次;发现、挖掘脱贫典型30多个,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和信心。
  同时,按照55个贫困村村组通硬化路、自然村通动力电、安全饮水全覆盖的目标,扎实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三提升”和“两房”建设工作。其中,“三提升”项目220个,总投资12787.95万元。目前,全部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9月底全面竣工。搬迁任务为448户2180人,计划10月底前全面入住,确定2018年危改373户,计划9月底前全部入住。市教育局:让贫困家庭子女人人有学上
  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各学段国家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是全市教育系统的重点目标任务,通过精准识别,建立台账,专项督导及检查,市教育局与市财政局今年已联合下达2018年春季学期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774.5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412.1万元、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682.98万元。并落实送教学校150余所,教师逾500名,开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700余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无辍学学生。
  扶贫先扶智。今年,我市各县区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工作,通过帮扶高校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为县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并对今年计划退出贫困县(村)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就读、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读和享受资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等情况开展全面摸底排查,确保贫困县(村)脱贫。据摸底统计,2018年全市338个计划退出贫困村中,义务教育段适龄人口建档立卡学生均在学。
  为确保贫困学生资助不漏一人,市教育局通过设立宣传站点(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和召开家长会、班会及利用网络、微信、手机短信等形式,积极开展国家助学政策宣传、宣讲活动。目前,累计发放政策宣传册10万余份,咨询13000余人次,网络、微信、短信等媒体宣传300余条次。市民政局: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今年,市民政局医疗救助重点实施了资助参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及全面落实兜底医疗保障政策等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目前,全市实现资助46567人,支出资助资金821.8万元;贫困户住院费用报销额度全部达到合规费用90%以上;门诊救助2216人次,支出门诊救助资金48.7万元。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住院救助各类贫困对象16132人次,支出救助资金2658万元。
  市民政局立足健康扶贫,对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分类、分层次给予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范围,且不设起付线,并对慢性病的病种核定扩大为57种。同时,根据不同救助对象设置救助比例,将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特定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到住院医疗救助范围。在推进医疗救助体系建设中,市民政局对于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实行医疗费用的全额救助,对农村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并为农村贫困慢性病患者免费发放基本药物,有效解决医疗机构收治特困人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