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刘延军:家有“致富果”日子有奔头
    ●刘延军正在地里看苹果花的开花情况
  通讯员 高学 本报记者 方大燕
  今年57岁的刘延军是2017年延安市“脱贫之星”,在党的扶贫政策关怀下,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他依靠种植苹果发家致富了,不仅偿还了当年因病花费的10多万元债务,还在院子里盖起了6间平房。
  挫折——两年冰雹灾害让他入不敷出
  刘延军高中一毕业就回到村里务农,那时候村里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为生,没过几年他就成了村里干农活的好把式,还得到了县里的表彰。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延军看到电视上说:“种地也有讲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搞就一门心思投入到一个产业上去。”这一说法一直影响着他。当时正值镇上鼓励村民集中发展苹果产业,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种植苹果的大军中去,几年下来,果树也到了盛果期,夫妻二人凭着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收入也越来越高。2015年刘延军被上大木村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苹果苗木种下4至5年,才开始挂果,可等到有收成的时候,苹果却遭遇了冰雹灾害,不仅没有增收,积蓄也都赔了进去。”刘延军回忆道。劳动成果付诸东流,种植苹果能发家吗?刘延军也曾一度徘徊、苦闷……
  转折——精准扶贫政策让他重树信心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作为上大木村的帮扶单位,延川县退耕办和杨家圪坮镇政府共同帮助村里维修生产道路,基础设施和保障设施的完善,坚定了刘延军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2016年6月,他顺利贷到了8万元创业扶贫款,准备再拼搏一次。
  “延军的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可直接开到果园,农资运到山上,水果拉回家里,彻底告别了肩挑手提的苦日子。”
  采访中,刘延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要付出,要肯投入,才会有高回报。”
  这几年,镇政府隔三岔五邀请农业专家、教授到村里讲课,向我们传授果树的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通过政府的帮助,刘延军重树信心,两年多来,他严格按照专家传授的方法管理苹果,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果品好了价格也直线上升,去年有一颗1.5斤的苹果在延安拍卖了800元。
  幸福——腰包鼓了房子新了
  2017年,刘延军的15亩果园,收入达17万元。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在窑洞前的空地上建起了6间平房。因为孩子们过年过节的时候会回来居住,他家每个窑洞和房间里都粉刷的白白净净,铺着整整齐齐的新被褥,橱柜、电器一应俱全。
  说起苹果销售,刘延军说:“客商虽然上门收购,量也大,可就是价钱上不去。我家里品相特别好的苹果,都是我女儿利用网络平台销售,最多的时候我拉着100多箱苹果去发快递,增加了不少收入。”刘延军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今年2月,他被延川县评为“脱贫之星”,后来又被推荐到市里评为“脱贫之星”。
  刘延军说,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我们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信心、肯吃苦。他还有一个希望,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能组建销售公司,负责苹果的网上线下销售,这样大家的苹果就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还能提升延川县苹果的品牌和知名度,让苹果成为农民可持续脱贫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