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阿寺村 本报记者刘阳摄 通讯员 樊小龙 本报记者 雷荣
四月的果乡大塬,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果农们抓紧春耕生产,施肥、喷药、疏松土壤,为一年的丰收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这两天,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显得格外繁忙。村口北边,几台挖掘机正在对入村道路两旁的248亩残败老果园进行挖改,挖改后再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打造矮化密植示范园和休闲智慧农业;村子中修建、改建、绿化、美化和相关后续工程都在紧张施工中;“一棵树”旁的苹果品种展示园和新型矮化栽培示范园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阿寺村,距洛川县城14公里,紧邻洛川会议纪念馆,是“洛川苹果之父”李新安的故乡。1947年李新安从河南灵宝用毛驴驮回200余株苹果树苗,栽植了洛川苹果“第一棵树”。如今,苹果已成为洛川的支柱产业,全县苹果总面积50万亩,农民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2017年,全县苹果总产量90万吨,仅阿寺村的苹果种植面积就达28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上万元。
为了更好挖掘和保护洛川苹果文化,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2016年,洛川县聚集产业,整合资源,依托洛川会议旧址和“苹果第一村”优势,在对李新安故居、旧城墙遗址、传统建筑、古槐树等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苹果文化、黄土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以苹果产业为基础、苹果文化为载体、苹果交流为核心、“旅游+互联网”为渠道、果农增收为目标的思路,规划投资3.8亿元,将阿寺村打造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收、冬赏雪”“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的特色村组。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投资5000多万元的村北口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村内主轴线“苹果文化步行街”、古槐广场、苹果主题广场、李新安雕像等已初步建成。2017年10月,第十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期间,阿寺村成为展示洛川乡村发展的一个示范点,参会嘉宾都为这个小村庄的“嬗变”竖起大拇指。
“今年,从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十多天的‘果乡过大年’活动,吸引了周边十多万群众前来观看游玩。”永乡镇干部王文明告诉记者,“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不光是奔着文艺演出来的,他们更关心阿寺村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行走在阿寺村的苹果文化步行街中,街道两侧是排列有序的由窑洞改建的仿古商铺、特色小吃店和蕴含苹果文化的雕塑造型;村中央则是古槐广场,古槐、石碾、拴马桩、马厩、凉亭错落有致。别样的黄土风情独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王维珍是村里的一个普通妇女,去年在果博会期间,她在自家院子开了一家农家乐,起名“一棵树饭庄”。“来村子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这里也天天有许多客人来,一天纯收入200元左右,最多时一天卖了2000多元。”王维珍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和记者聊天。这个爱动脑筋、心眼活泛的农村妇女,还自创了几道苹果招牌菜,做起了苹果宴,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现在咱们村才开始发展,游客就已经很多了,将来游客会更多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的。”
去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贫困户李磊磊在村子里开起了商店。如今的他,再也不用为生计犯愁了。“最好的时候,一天毛收入有8000多元。”李磊磊说道。
阿寺村第一书记杨森林告诉记者,村里像王维珍、李磊磊一样准备做生意的村民不在少数,许多人都是在等待时机。大家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等将来打造成中国苹果第一村时,种植苹果、苹果采摘、旅游观光、窑洞宾馆、门面商店等都是增收致富的好渠道。”
往昔,蓬勃发展的苹果产业,让阿寺村村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今朝,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又为果乡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掀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