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贫困县办出“大教育”
——访宜川县教育局局长赵军星
  本报记者 高乐
  2017年,宜川县坚持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全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宜川教育名片愈加靓丽,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由于教育各项工作抓得实、亮点多、成绩突出,在2018年2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局长会议上,该县荣获“2017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近日,记者对宜川县教育局局长赵军星进行了采访。
  记者:要办好教育,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扶持非常重要,宜川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赵军星:近年来,宜川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全面实施教育政策优先倾斜、教育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人员优先配备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教育快速发展。2017年,宜川县地方财政收入仅1.5亿元,而教育投入就有2.72亿元,可见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之大。在财政负重前行和严格控制编制的情况下,宜川县坚持教师聘用倾斜政策,通过特岗教师、振兴计划等途径,累计招聘中小学教师114名,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时,建立了高考教师慰问制度和优秀校(园)长、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制度,全力协调解决教师在住房、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记者:宜川县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赵军星: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统筹调整学校布局、统筹调配教学资源、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举措,不断优化全县的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针对乡镇生源向县城集中的现状,先后改制学校17所,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2所、中小学13所;以宜川中学整体搬迁为契机,对城区学校进行了优化布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云岩镇、集义镇为两翼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现了师资力量优化配置;同时,围绕部分乡镇适龄幼儿迅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乡镇中小学闲置校舍维修改造,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围绕“以高中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为重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为基础”的理念,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记者:2017年,宜川县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赵军星:宜川县教育局以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大力倡导支持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宜川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高中教育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学前、义务教育稳步提升。宜川中学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630人、上线率33.9%,二本以上上线1350人、上线率72.8%,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职业中学分类招生考试录取50人,单招考试21人,其中本科上线12人、专科9人。
  作为该县教育名片上最靓丽的一笔,宜川中学探索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课堂”新模式,实现了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的有机结合,成为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样板,先后有四川、河南等24个省市11.5万人来宜考察学习。2017年10月,宜川中学顺利通过“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验收。2018年2月,宜川中学被市教育局评为2017年度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在宜川中学的示范引领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蔚然成风,形成了“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其中,宜川县初级中学的黄河文化、城关小学的精彩德育文化、第一小学的“禾·河”文化等,特色鲜明,个性突出,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记者:近年来,宜川县大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探索推行了“青春党建”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请具体谈一谈。
  赵军星:针对学校工作特点,我县在宜川中学、初级中学等探索推行了“青春党建”教育模式,以“唱响青春党建,铸造名校品牌”为目标,通过创新机构设置、党员管理、教育模式、党群共建、文化建设等措施,努力铸造“明明白白办学、为学生明天奠基、培养日月同辉人才”的自主教育品牌。
  各学校党总支把党员的作用定位在对青年教师的帮带和教育科研的示范引领上,全面落实“双培养”机制和“一对一”帮带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建立了“双联系”“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评优树模”等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指导、监督作用,在全校营造出创先争优浓郁氛围。同时,采取组织对接、思路共商、活动联办、难题共解、资源共享等方式,丰富校园生活,焕发职工朝气,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大大增强。目前,宜川中学党总支、初级中学党支部已经成为市级党建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