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生雄正在大棚里摘豆角 “现在豆角批发价一斤6元,我隔两天摘一次,一次能摘二三百斤,算下来,一次就能卖近2000元呢。”大棚里,暖风扑面,刚成熟的豆角挂满藤蔓,安塞区沿河湾镇杨家沟村村民拓生雄一边忙着摘豆角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我是沾了大棚的光呀!”说起现在的日子,拓生雄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1992年,借助鲁陕干部交流的机遇,安塞区率先引进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号召村民建温室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然而,即使干部嗓子喊破,好话说尽,政策讲烂,杨家沟村建大棚的人也寥寥无几。
“在当时,温室大棚是个新鲜事物,很多人见都没有见过,更没有种过,大部分村民都不敢冒这个险,我当时也不敢。”拓生雄不好意思地说。
随后,在村民们的观望中,杨世宏等四户村民率先在村里建起了大棚,种上了大棚蔬菜,而且当年就见了利。见了利,杨世宏就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成了村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看着杨世宏靠着发展大棚买了电视,大家都蠢蠢欲动。
1993年春节刚过,杨家沟村川台地上一片热闹。夯土墙、栽木桩,36座大棚拔地而起。拓生雄也是其中一员。
拓生雄至今也忘不了当时建大棚的情景,甚至把建大棚的每一笔花销都记得很清楚。一家人辛辛苦苦攒下的3000元,加上5000元贷款和政府补助的500元,那年建大棚,拓生雄总共花了7500元。而就是这全家人狠下心来投资的7500元,却真真切切改变了他家的生活。
当年10月份,大棚建成,拓生雄种了一棚黄瓜。“第一年我那一棚黄瓜就卖了1万多元,一下就收回了成本,还了贷款后我也给家里买了台电视机。”尝到甜头的他从此一头扎进大棚,家里的光景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2003年,安塞区的大棚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人才缺乏,区蔬菜局就从大棚种植户中聘请“土专家”。种了10年大棚的拓生雄成了全区32个“土专家”中的一员,每个月他还能拿2600元工资。
拓生雄说,依靠种大棚,不仅自己富裕了,还能帮大伙致富,他觉得很充实,也很幸福。
如今,走进杨家沟村,116座冬暖式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瓜果飘香。2017年,杨家沟村143户大棚种植户创造了近500万元的产值,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