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郝文军
压了快二十年的“大山”终于卸下了,刘志强心中难掩轻松。
刘志强是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蜜蜂峪村人,今年已经68岁,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
自从四个儿女结婚后,刘志强就和老伴一起在家种大棚、卖蔬菜,一年下来一个棚能收入2万元。看似收入不少,可就是过不到人前,还成为了村上的贫困户。
高如杰是村上的第一书记,自从来到村上后,就和老刘成为了朋友。慢慢地,高如杰才发现老刘有着不得已的苦衷。老刘种大棚挣的钱,几乎全部用来还了贷款和利息。
老刘有三个儿子。在农村,儿子多既是宝贵的劳动力,也是让人很犯愁的事情。“儿子结婚的时候我家里条件不好,就到处借钱,借不到时就贷款。等到三个儿子结婚完,我自己也背了20几万元的债。”老刘说,每年的利息就让他吃不消,但是懂得“借钱还钱天经地义”的道理,他只能一头扎进大棚,拼命干活,每年多给别人还一点。
后来,老伴得了脑血栓,一下子瘫痪在床。不仅看病花了5、6万元,更让他家里家外两头跑。此后,做饭、照顾老伴,种地、还贷款,再加上自己每年两次住院的费用,这些成了压在老刘身上沉重的“大山”,让他一直喘不过气来。
“挖碳买油,买油挖碳”。乐观的老刘,经常自嘲自家的生活。
再后来,包扶干部高如杰来到了村上。在高如杰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刘志强拿到了补贴,买了一辆三轮车,帮助他进棚拉农具、进城卖蔬菜;利用扶贫资金,建起了2个高标准大棚,种上了西瓜、西红柿、豆角……
高如杰经过多方协调,帮助老刘争取到4万元扶持资金,彻底还完了借了近20年的高息贷款。“以前都是给别人打工了,挣的钱都给别人还了利息。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再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看到脱贫希望的刘志强信心越来越足,今年他又在原先大棚不远处新建了2个大棚。算下来,4个大棚一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随着老伴身体越来越好,开始独立照顾自己,老刘别提有多高兴了。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高书记对我的帮助。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脱贫致富,奔小康。”刘志强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