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23最长中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安装调试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超前支护支架拉移时前部钻入底板、采煤机遥控器信号受磁场干扰传输不灵敏等棘手问题,我足足一个月都攻不下,后来在劳模工作室的‘巧解难’业务咨询会上,我把这些问题提了出来,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经过反复商议和多次试验,我们用采煤机接收天线缠绕屏蔽层、超前支护防钻底导向滑靴装置等有效地解决了问题。”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综采一队队长白建军说道。
这样的例子在一号煤矿还有很多。该矿组建打造的劳模工作室成了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聚宝盆”。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全国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创效方面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围绕解决制约矿井安全生产、影响效率效益的难题,成立了以“全国劳动模范”曲志欣、“大国工匠”符大利、“陕煤青年岗位技术明星”焦稳峰为代表的劳模创新创效工作室,全面实施科技攻关、研发、传艺、交流,积极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瞄准制约瓶颈,抓住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企业降本增效、技术创新、本质脱困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综采工作面自动找直技术、煤矸石识别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没有新突破,导致系统集成难度大、监测精度不准确等问题,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讨论、总结研讨,将高清摄像仪、红外线热成像摄像仪等设备集成一套新的监测系统,实现了综采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自动找直、快速巡检等功能,综采工作面回采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年节约人工费用60万元,节约安装维修费用40万元。针对井下支护材料费用居高不下,劳模创新工作室根据围岩性质、松动圈范围、巷道服务年限、巷道位置等因素合理制订差异化支护方案,通过“差异化”支护方式,全年降低支护费用148万元。在不到半年时间,该工作室已经累计创效300多万元。
在技术革新上,劳模工作室又发挥了“加速器”作用。曲志欣带头领军,将各区队车间技术人员、生产一线中的“小诸葛”等创新性人才集中起来,开展技术交流和课题攻关探讨活动,研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会诊”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归纳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绝活”“妙招”“偏方”,集思广益破解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道难题。仅2017年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完成创新成果160项,其中2项成果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国家专利局授理专利项目14项。
人才兴企才能薪火相传。劳模工作室成立以后,提出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攻坚解难题”的口号,着力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人才队伍。劳模工作室健全岗位培训体系,完善“培养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动态管理机制,推出“实训+实践”,“课堂培训”与“师带徒”培训互补,定期举办职工技能大赛、“三功两素”修炼、职工技术比武、岗位达标、“五小成果”展,开展技师评定、评选首席员工等技能提升工程,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建好“孵化器”,就能“孕育”出过硬的工技能型人才。如今在劳模工作室的推动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岗位标兵和技术能手,成员符大利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青创先锋·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张毅荣获“全国煤矿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称号……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有经验、作风强的技术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推动矿区发展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