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志全 本报记者 方大燕
五月的吴起正是夏播的好时光,在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的田间地头,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忙耕作,一台台现代化耕作机械在平坦的土地上来回穿梭,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高德海也正汗流浃背地和村民们一起翻耕自家的葵花地。
“这一百多亩土地,我培育了有20年,去年终于见效益了,我相信这块地种出的向日葵能让我走上致富的道路。”高德海信心满满地说。
说起脱贫经历,55岁的高德海可谓一路坎坷。1999年,吴起县全面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高德海响应政策的号召,卖掉了家中所有的羊,转而承包了生产队150多亩盐碱地,从此开始了垦荒种田。虽然土地看起来不少,可由于是盐碱地,土壤质量差,他每年种的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生活举步维艰。
“这些年我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反复翻地和使用农家肥料、腐草烂叶等有机肥料,才使得这片盐碱地变成了‘金土地’。”高德海说。
高德海说,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他这100多亩的盐碱地是培育出来了,可是他们夫妇两人却落下了病根,需要常年服药才行。更不幸的是,2010年二儿子患垂体腺瘤,花费十多万元;2011年10月,大儿子在结婚后刚刚一个月,一氧化碳中毒后永远离开了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高德海夫妻两人痛不欲生,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小口则村支部书记雷鸣宽介绍,2015年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将高德海纳入精准扶贫户,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帮助下及高德海自身的努力下,2016年底退出了贫困户。2017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村上鼓励高德海种植葵花,但是他当时不同意,后来经过多方讲政策、做工作,他才开始同意种植葵花。
“刚开始我一直担心种葵花没有收益,没想到种上以后,长势这么好,这种葵花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还稳定,去年我平均每亩收入1300多元,纯收入近9万元,清了所有的外债,还有了2万多元的存款。”高德海感慨道。
2017年初,周湾镇小口则村集体以每斤不低于3元每斤的价格与内蒙古三瑞农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4200亩葵花购销合同,在包扶单位的牵线搭桥下,高德海加入了村上葵花种植合作社,他把200多亩(包括自家50多亩)土地全部种了葵花,当年,高德海家的葵花大获丰收,产量高达4万斤,总收入近12万元。与此同时,2017年10月,通过就业扶贫政策,高德海二儿子高东在吴起县畜牧兽医局顺利就业。此外,高德海又以劳动力入股周湾小口则村振兴养羊专业合作社,入股3年,每年可拿到分红3000多元。
“2017年8月,吴起县首届葵花文化旅游节期间,高德海家的葵花将小口则村铺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特别漂亮,给前来观光的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小口则村第一书记刘文明告诉记者。
据了解,周湾镇小口则村土地多,涧地土壤肥沃,很适合种植葵花,加之现在农资补助力度大,村上与公司合作稳定,群众种植积极性高等优势。目前,全村像高德海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通过种植向日葵、养牛等种养殖产业已脱贫199人,剩余2户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