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刘月雄:家门口“上班”还可拿“年薪”
本报记者 刘小艳
  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延川县杨家圪台镇拓家川村57岁的贫困户刘月雄洗漱完毕后,就从家出发,前往2公里外的拱棚基地开始“上班”。
  掐苗、放水、通风……一天下来,刘月雄在十多个番茄拱棚里来来回回地忙碌着,三顿饭都在基地解决,没事的时候他也会停下来抽支烟,“烟是发的,不用自己买,一个月一条。”
  种大棚还给发烟?还有更想不到的事,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竟然挣得还是“年薪”。刘月雄说:“从去年村里发展大棚开始,我就在这儿打工,一天挣120元,一年下来能挣5万元。”
  杨家圪台镇是典型的陕北残塬峁梁地形,塬上以种植苹果为主,川道地区主要发展玉米,农民收入极不均衡。
  2017年,考虑到拓家川、槐树坪2个村子川台地面积广,光照、交通、水肥条件好,且外出人口多,许多优质的土地资源长期闲置,杨家圪台镇结合精准扶贫,依托当地能人,成立了延川诚执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09亩,建起拱棚67座、温室大棚29座,吸引25户群众就地务工,并对贫困户实行“底薪+分红”的模式,即每户经营2个大棚,每个月1000元的工资基础上,每茬农产品再按照毛利润的20%进行分红。
  为了帮助合作社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县蔬菜站还专门配备了技术员长期蹲点,免费对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指导和培训。在一处大棚里,技术员杜文财正在仔细地查看着番茄的长势。他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防病虫害和高温,一定要及时通风、降温、勤灌水。”
  “种大棚还真是个技术活,去年就是由于缺技术,47个棚里的蔬菜都冻死了,损失太大了。”合作社负责人吴晓虎说,“今年,我们不仅有了技术,还和北京四苹果公司签订了合同,从育苗、栽植、销路都由他们负责,再过四十多天,番茄就能上市了,这次肯定能赚钱。”
  刘月雄是个勤快、努力的人,一年下来,他已经熟练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什么时候该注意什么,心里自然有杆秤。所以,今年合作社长期聘用了他,让他负责拓家川18个拱棚的管理。
  活了大半辈子的刘月雄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由于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以前刘月雄只能靠打零工、种庄稼供3个孩子上学,因此也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如今,随着孩子陆续毕业,多年的烦心事也得到了解决,他信心十足地说:“在家门口就能赚这么多钱,两三年下来,肯定能把账还上,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