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古典诗词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志丹县高级中学 陈晓辉
  古典诗词主旨探究一直是令许多学生谈之而色变的一项学习内容。其实,在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诗词教学方式中,巧妙运用诗眼来组织课堂教学,不啻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途径。
  那么,什么是诗眼呢?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中最精炼传神的字眼,以一字为工;一种是诗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词或句子,是全篇的主旨所在。正是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使得诗词形象鲜明、文采斐然、发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正如民国南社著名诗人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所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如何来确定诗眼呢?对学生而言,诗句中表现力比较强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甚至数词都有可能是诗眼。如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境界全出,表现出春意之盎然。“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中“一”字,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此梅之不同寻常,体现了题目中的“早”,这就是数词的妙用。此外,叠词、表颜色的词以及被活用的词也都在诗眼的选择范围之内。后者的典型例子便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了,该字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是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春天的气息展露无遗;又有动感,好似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而江南才开始变绿。
  找到了诗眼,我们便可以此为突破口,做好课堂设计,去探究诗词的主旨了。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第一步,找出诗眼(悲秋);第二步,探究诗人怎样“悲秋”(即引导学生品读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分析意象,鉴赏意境及艺术手法);第三步,结合诗句探究诗人为何“悲秋”(即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人之感情及诗歌主旨)。这样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可操作性强,既便于老师组织课堂,又利于学生思考,指向性较为明确。
  综上所述,运用“诗眼”来组织教学,可以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便利,提高课堂效率,为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