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延川旱鸭进京记
本报记者 刘小艳
胡月升正在喂鸭子
  近日,延川县关庄镇十甲村,3000只制胚后的旱鸭子装箱进入冷冻室,等待着前往北京的运输车。延川知情合作社负责人刘兵兵说:“这些鸭子都要运到北京去,到了那里就能直接烤了上餐桌。”
  十甲村地处青平川下游,川宽地平,光热资源充足,自2001年开始发展大棚,经过多年地发展形成了“春茬西瓜、秋延番茄”的种植格局。但是,原有西瓜品种不便运输一直是困扰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2017年6月,得知北京有个“西瓜大王”后,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商量前往考察。
  北京大鸭梨集团的执行董事孙秋来曾在十甲村插队4年,多年来,孙秋来和村上一直保持着联系,在村支部委员刘兵兵的朋友圈,看到大家要来北京的消息,高兴地急忙联系要叙叙旧。聊天的过程中,孙秋来提到公司正准备进行产业链转移,将迁徙鸭子养殖基地。“那能看下我们村吧?我们那儿环境好,养鸭子品质肯定好。”正愁没有长期稳定增收项目的村委会班子成员一致提出合作的想法。这也和孙秋来的想法不谋而合,当即答应说可以先试养看看。
  返程后,村委会立即向县上汇报相关情况,县、镇、村组织专业人员先后三次赴京协商具体合作事宜。一开始,村民并不接受这项新兴产业,村干部就利用村上的老旧蔬菜大棚带头试养,经过3批次2000多只鸭子的试养考评,当年9月,北京大鸭梨集团正式和延川县签署框架协议,成立延川知情合作社,投资近6000万元建起孵化场、饲料厂、种鸭场、屠宰场、冷库等配套设施,并采取“企业+合作社+支部+贫困户+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全程免费旱鸭养殖技术指导,鸭子达到收购标准后,合作社直接上门现金收购,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村上发展大棚时间久,地表老化对西瓜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没有固定销售渠道,收入很不稳定。”刘兵兵说:“现在旱鸭子养殖不仅销售渠道稳定,还常年施行收购保护价,能充分保证养殖户的利益。”
  “去年卖了8300元,今年已经卖掉两茬了,又有6200元的收入。”贫困户胡月升家里原本有3座温室大棚,但由于自身肢体三级残疾,务弄大棚比较吃力。去年11月,在村干部示范养殖带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胡月升将自家大棚改造,开始旱鸭养殖。
  从鸭苗进村到饲料、技术、销售都有人负责,村民只管养鸭子,不仅风险小、投资少,而且收益还高。如今,尝到甜头的胡月升提起鸭子来,脸上满是喜悦之情,他说:“北京人吃的就是咱延川的鸭子。”
  “旱鸭子养殖周期短,每期大概35天-42天,每年能养殖8茬,对劳动力要求也低,正常劳动力每人可以养殖3棚左右,如今村民对这项产业的积极性特别高。”第一书记贺海涛说:“目前,十甲村共有47户村民从事旱鸭子养殖产业,大棚86座,其中贫困户有6户12座。”
  北京大鸭梨集团自营店每年用鸭量在300万只左右,其合作店面每年用鸭量在600万只左右。刘兵兵说:“目前,产品根本赶不上用,今后我们要把旱鸭养殖做成一项大产业,让更多的人实现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