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大塬“天路”
党雄 任健 本报记者 孙文珍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洛川县委、县政府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2017年,共为38个贫困村修建154.7公里的通村公路,盘旋在菩堤梁上的木家塬通村公路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题记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韩红的一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高原通路的幸福与温暖。
  在我市洛川县的大塬上,也有一条为偏远山村群众带来致富希望和幸福的“天路”,这就是位于洛川县菩堤乡,距县城50公里,连通了杨木洼、木家塬、白家塬三个自然村的通村公路。通路仅一年时间,这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000多元,这条“天路”为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
  曾经的“断命路”
  如今的“救命路”

  6月4日,记者从洛川县城出发,沿着这条路,不到一小时就到达了木家塬村。“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村民刘胜文对记者说。
  木家塬行政村下辖10个自然村,最远两个村民小组相距12.5公里,全村共153户、632口人,其中贫困户22户、49人。这是一个特别的村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从山东、河南、安徽等地逃荒至此的难民来到木家塬安家定居,成为现住村民中的绝大多数。由于道路崎岖,交通落后,村里进过县城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出行的不便使这里的人养成了一个习惯,即使病了也不主动进城去医院看医生,只是托人把药品带回来自行治疗。2008年,一位村民突发疾病,村民抬上她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才将她送到最近的卫生院,可因为救治不及时,这位村民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木家塬人的生活中已是司空见惯。多年来,有路如同无路,村民们无奈地将这条路叫做“断命路”。
  2017年,洛川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整修这条“断命路”。可由于沟壑连绵,山道崎岖蜿蜒,施工难度相当大。为了早日给群众修通一条通衢大道,交通部门组织了多位专家,对这条路进行了多次座谈“会诊”,确定施工方案。随后,投资1300多万元,修建了这条长达16.1公里的“天路”。年过七旬的刘胜文突发脑梗,家人用了50分钟时间将老人紧急送到县医院,老人得到及时救治。采访中,已经康复的刘胜文乐呵呵地说:“路通了,进城干什么都特别方便,对于我这老头子来说,这就是一条救命路。”
  曾经的“贫穷路”
  如今的“致富路”
  木家塬村海拔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全村耕地面积4750亩,其中果园面积占到2280亩。木家塬的苹果园是“洛川苹果”公认的口感最好的生产区域之一。因为交通不便,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果园大多施入的是自产的农家肥,投入量高于其他果园两倍,更提升了苹果品质。
  然而,村民的苹果收入却与他们的苹果品质大相径庭。好苹果卖不上好价钱,成了全村人的“心病”。
  以前客商收苹果时,不敢进村,在距村20公里外的公路上设点收购,村民们只能用手推车或拖拉机一车一车送出去,稍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掉进沟里。
  2014年,村民刘银河在给客商运送自家苹果的途中,半山腰车辆失控,命保住了,但一车苹果却没了。回忆起往事,刘银河仍心有余悸,但这样的事在村上很常见。
  路修好后,村里的苹果不愁卖了,果商都自动上门了。刘银河的果园去年是小年,但每公斤还多卖了1.6元。2015年之前木家塬村人均收入仅仅3000余元,2016年,一条半通的道路就帮助木家塬村人均收入增加到了7800元,2017年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11000元。
  曾经的“伤心路”
  如今的“幸福路”

  2017年5月,路通了,信息来得快了,大企业也进来了。
  延刚果业看准了木家塬村的苹果品质,将木家塬作为高端苹果的生产基地,经过精心打造包装,木家塬苹果出口迪拜;生产高品质苹果酵素的穆塬红果业生物科技化工公司也进村办厂……
  如今,木家塬的村民们只要把果园的苹果管理好,收入就能翻上几番。
  曾经,因为僻远贫困,村里的适龄女青年都想嫁出去,适龄男青年都跑出去给别人家当了上门女婿,村民们望着这条曲里拐弯的烂土路、望着跑到外面看世界的孩子们的背影伤心落泪。如今,这里已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村里到婚龄的年轻人都成了“香饽饽”。“现在光景好了,不光不用再去当上门女婿了,还带回了外地的媳妇,我两个侄子一个引回了陕南籍的媳妇,一个带回了重庆籍的媳妇。”村民刘银河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去年冬季,洛川连续下雪,有一组工作队要进村,大家都担心大雪封路进不了村,然而当行至这条公路时,却发现路面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积雪。原来,是村民们早早就自发地将积雪全部清除干净了。“这条路来得不容易啊,爱路护路,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刘银河说。
  “天路”给木家塬带来了变化,也带来了幸福的新生活,难怪村民们说起这条路来,个个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