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因户施策长短结合 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延川县马家河乡崾头村多元化产业结构助村民增收
  通讯员 赵力 本报记者 方大燕
  从延川县城出发,记者驱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马家河乡崾头村。离村口还有一段距离,就听到村里山地里传来了“轰隆隆,轰隆隆……”的机械作业声。田地里,一台台大型农业机械正来回平整土地。这些平整后的土地就是崾头村正在新建的果园地基。
  崾头村种植苹果时间较久且面积广泛,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苹果树龄严重老化,加之果农沿用传统种植办法管理,导致村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为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全面摸排村情及村民情况,制订了因户施策、长短结合的脱贫致富政策。
  “这几年,我的果园平均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去年,我的儿子娶媳妇也没向别人借一分钱,都是自己置办的,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呢!”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村民王治清高兴地说。
  据了解,王治清是崾头村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大户。为帮助他进一步发展苹果产业,政府向他免费提供了技术培训、生产资料及援建防雹网。“现在的政策好了,我新种植的果树和地里套种的板蓝根种子都是在村委会免费领取的,给我节省了不少成本呢!”王治清说,除此之外,村里还带动果农挖改旧果园、新建果园,帮助大家积极发展苹果产业,村里不少人的收入都提高了。
  崾头村第一书记杨军民说:“现在我们村共种植苹果1625亩,有不少村民都依靠政策激发了自身的脱贫动力。大家积极发展产业,政府扶持也更有信心了。”
  王伟荣是崾头村的贫困户。由于患病,他干不了重活,不得已放弃养殖大家畜,家里的果园也无人打理,一下子就断了经济来源。“我当时心里特别着急,心情也一直不好,后来多亏了村干部上门开导和帮助我,才让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王伟荣告诉记者,他曾经从事了3年的杂交兔研究工作,对养殖杂交兔很有经验。同时,养殖兔子投资小、繁殖快,出售的价格也比较高,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决定开始养殖杂交兔产业。
  “到了今年秋天,养殖规模估计能达到千只以上。按照目前一只兔子100多元的市场价格,我能收入不少呢。”王伟荣高兴地说。
  为了让王伟荣专心投入杂交兔养殖产业,帮助其早日脱贫致富,村上还将他家的5亩挂果果园移交给劳务合作管理,并帮助其新建15亩苹果幼园。“现在,我的果园长势良好,套种的板蓝根也出了新芽。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据了解,2017年,崾头村在册贫困户共21户68人。截至目前,已有14户46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