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万众瞩目清凉山
——浙江大学控制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清凉山考察小记
  通讯员 陈翰文
  近日,浙江大学控制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到延安的第一天便来到清凉山寻访。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清凉山下的延安新闻纪念馆,馆外广场上巨大的解放日报雕塑凝聚着历史的厚重。馆内,同学们详细了解学习了中共中央新闻工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途。从红中社到新华社,从解放日报到人民日报、新华书店,从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革命圣地延安,新中国新闻事业艰难起步并蓬勃发展。
  穿过“清凉第一”石碑,同学们沿着上山路拾级而上。这里的每一处崖壁都是历史,都是珍宝。每过一弯可能就是一个石佛龛,每仰一壁就有文人墨客的碑记。最壮观的要属开凿于宋代的万佛洞,三处石窟内壁上雕刻着上万座佛像,或形神俱备、栩栩如生,或被千年风霜洗去容貌漠然端立,残损之处亦有千钧重量。人行其间,只能肃穆仰望。行至山间,还有药王庙、仙人洞等道教古迹,清凉山的文化底蕴之深令人叹服。
  不仅有历史胜迹,清凉山更有重要的革命旧址。刻有“中共中央印刷厂旧址”“中共中央制笔厂旧址”的石碑,透露出革命先辈在其中的岁月。最令同学们欣喜的是,清凉山上有新华书店的旧址。凝望着那鲜艳而熟悉的四个大字,同学们回想着当时的峥嵘岁月,感悟着老一代革命者在艰苦的环境里不忘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清凉山文物管理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并安排人员为同学们讲解清凉山在革命时期厚重的历史。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敌军经常轰炸陕甘宁边区,延安难以幸免,而清凉山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场所,因此老一辈革命家们选择在这里开启党中央边区政府的新闻与宣传事业,将印刷机、造币机搬入隐蔽的石窟之中进行工作。现在这些机器已经搬至山下的新闻纪念馆内,静静地向游客们诉说着历史,而革命家们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舍身奋斗的精神,在清凉山上历久弥新,影响着一代代红色追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