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庆丰
铁锤问钥匙: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打不开一把锁,而你却插进去一转就把锁打开了,这是为什么呢?钥匙答:我之所以没费吹灰之力就能把锁打开,是因为我懂得它的心。
这是国家“三区”科技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市农广校高级农艺师安延清特别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只有懂得贫民心,方能打开贫困锁。”——他把从故事里学到的道理运用到科技扶贫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心沟通倾心帮扶
2014年,安延清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来到志丹县张渠乡的广宏苗木合作社开展科技帮扶。
当时,由于市场不景气,该合作社的上百万株油松树苗无人问津,社员们一筹莫展。安延清在摸清情况后,一方面与社员谈心,鼓励他们发展山地苹果,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为油松树苗寻找出路。“几年来,在安延清的协调帮助下,先后为我们合作社卖出了价值数十万元的树苗。如今,社员们的苹果树大部分已经开始挂果,只要不遭受大的自然灾害,收入应该没问题。”该合作社负责人感激地说。
平时,安延清非常喜欢与农民朋友谈心、交朋友,了解农民的生活现状,思考农业的发展思路,摸清农村产业的发展瓶颈,这为他开展科技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安延清与志丹县石磨坊合作社签订了帮扶协议,结合合作社当时的发展形势,他建议合作社将石磨坊加工点由张渠村搬到县城附近的西阳沟村,这一举措使得合作社当年扭亏为盈。如今,该合作社加工的荞麦面供不应求,不出县城就能卖完。
2016年,安延清承担了市农广校与延川县13个贫困村的扶贫联络工作,自己又与志丹县贫困村马莲村建立了结对包扶关系。他与贫困户倾心交谈,了解每个村的致贫原因和贫困户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给每个村量身打造产业发展规划与脱贫方案。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延川县的铁卜河贫困村苹果喜获丰收,该村村支部书记给他打电话连连道谢,激动不已。
科技“造血”助力扶贫
今年春季的一次霜害,使得延安苹果减产六成以上,但令人惊讶的是,经过安延清指导进行科学管理的果园损失却不足四成,且在近期大面积发生果树落叶病的情况下,这些果园也少有落叶现象。
“这是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等措施发挥了作用,这一切都得益于科技的力量。”安延清说。
多年的帮扶实践,使得安延清深信,科技扶贫是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据他总结,开展科技帮扶,首先,要用发展的理念,解决农民以及贫困户的思想问题;其次,要用科技的手段解决农民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三,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这一工作方法非常有效,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安延清还在不断地学习,除了农业专业方面的知识,他还自学了卫生保健、健康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电子商务、销售等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与农民及贫困户打交道时,他总能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及时把这些实用技术和知识传授给他们,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提供报税、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很多农民因此受益。
解决难题农民受益
2017年,随着全国苹果产业面积的不断扩大,苹果出现销售难的困境。安延清经过长期的调研,决定成立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于12月8日注册成立了陕西延安稷康农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走农业服务全程化之路,为苹果产业发展寻找出路。
“农民不是不想赚钱,贫困户不是不愿意脱贫,而是没有好的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责任心强的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抱团闯市场,走共同发展之路。”谈及成立陕西延安稷康农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初衷,安延清如是说。
安延清把自己几年来的授课费全部拿出来用于公司的建设与发展。该公司鼓励大家发展优质产品,要求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3年内彻底不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把土壤有机质提上来,把苹果的品质提上去。安延清还专门创建了一个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延安稷康生态苹果园,以1∶1000(1名生产会员针对1000名消费会员)的比例在全国各大单位发展消费会员,实现了真正的农产品定制。
该公司一方面与职业农民签约结为利益共同体,积极示范带动贫困农民发展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产供销良性生态体系,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有效解决了原来农民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消费者掏钱不一定买到好产品的问题,使得农民和消费者双方都受益。通过整合有效资源,该公司首期与100位职业农民签约结为利益发展共同体,并要求每位会员带动1~5名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公司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