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放寒假时,父母带我们回江苏海门老家过年。我们先要乘坐火车从湖北的谷城到上海,再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坐船到海门青龙港。
那时的火车还是绿皮车,车头还是蒸汽机车,车头前大多镶嵌着“东方红”三个大字,列车时速大概60公里的样子,从谷城到上海1100多公里要咣当咣当一天一夜。从谷城站一上车,车厢里早已是人挤人,过道都满是站着或坐在地上的人,根本找不到空余的座位,行李架上也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行李包包,别说放个包都要找半天地方,就是人找个站的巴掌之地都很不容易,记得那次一直站到河南的一个小站,旁边有人下车才得以有空位坐了下来。
那时的车厢没有空调,想要透个风,要把笨重的车窗向上抬起才行。火车遇上大转弯时,可以看见黝黑的蒸汽机头冒着白烟轰哧轰哧地牵引着一个个绿色车厢向前行进。那时,火车沿路有很多站要停,而且铁路是单线,有时到车站后还要等着对面来的车过去后才能再往前行,速度根本就快不起来,而且晚点是常事。就这样在咣当咣当的声响中,在白天黑夜的交替中,列车才载着一车疲惫的旅客到达上海站。
后来,经过80年代、90年代,进入新世纪,蒸汽机头相继换成柴油机车、电力机车后,火车的速度一直快不起来,尽管全国列车运行也经过几次提速,但是感觉不是很明显,每次回江苏依然一路都是漫长和疲惫。
2006年,我在湖南参加了新建武广客运专线的建设,这是一条高速铁路,列车时速最高可达350公里,相当于飞机起飞的速度,武汉到广州1000多公里,只要3个小时就到了。那时高铁在中国刚刚开始修建,我们都无法想象高速列车风驰电掣是什么样子,在修建时,我们唯一体会的是修建的标准之高、要求之严、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如普通铁路有的技术参数是用厘米计时,高铁是用毫米来计。武广客运专线的建设历时三年,2009年年底,这条客运专线开通运行,它浸透了每个建设者的艰辛努力和汗水。
2010年,我从武汉出差到长沙,第一次坐上了武广高铁列车,列车快速奔驰,车厢里却很平稳,在车厢当头处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列车的时速:350公里!列车经过我3年战斗过的每个地方:新墙河桥、汨水桥、罗水桥……当这些熟悉的地方一闪而过时,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当我还沉浸在回忆中时,武汉到长沙300多公里的路程只剩一个小时就要到了。
2014年春节,一家人去上海度假,坐高铁只用了5个小时,想起小时候坐着绿皮火车到上海漫长的一天一夜,心里真是万般感慨。如今,代表中国高铁技术新高度的“复兴号”已驰骋在许多铁路线上,只要出差或是去外地游玩,舒适的“复兴号”都是我高铁出行的首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发展迅速,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由2012年的0.97万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2.5万公里,增加了1.58倍。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5万公里,覆盖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普通百姓出行,也成为中国展示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