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谁是健身达人?
本报记者 宋伟 刘晶
  随着全民健身的开展,身边的健身故事逐渐多了起来,许多“三高”和亚健康人群从“管住嘴、迈开腿”的健身运动中得到了改变,重新收获了健康。今天,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健身故事,我们从中领略其中的健康之道吧!
  刘旭峰:从大胖墩到马拉松运动爱好者
  一场半程马拉松,让许多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燃烧起了他们挑战自我、走向健康的热情,延安电视台记者刘旭峰,就是其中的一位。为了给孩子一个榜样,他参加了延安的半程马拉松,也结识了众多马拉松爱好者和参与者,这个群体以挑战自我为目的,他们都在运动中实现了自我的改变。
  刘旭峰在三年前体检时查出有中度脂肪肝,血压也有所升高。当他拿着这份体检报告单的时候,心里就萌发了这样的念头:自己的健康,自己把握。有啥都不能有病,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身体状况。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减肥。
  怎样才能减肥?小刘心里也没底。刚开始,他选择控制饮食、走路。体重逐渐下降,慢慢地开始跑步,1公里、3公里、5公里、10公里逐渐增加。慢慢地,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体质增强,生病次数少了很多。“人们常说,今日我养习惯,明日习惯养我。当跑步形成习惯以后,我就继续学习有关跑步健身的相关知识,让运动更合理,更科学地健身。每周跑3次,每次10公里,跑前热身、跑后拉伸。”
  2017年,延安举办首次半程马拉松,跑友们都沸腾了。小刘就想:“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美丽的故乡,是多么美好啊!”后来,他就逐渐开始跑15公里、21公里,开启了马拉松之旅。“我跑在熟悉的街道上,上万父老乡亲为我们呐喊助威,感觉特别激动,家人也在赛道旁为我喝彩,听着家人的助威声,感觉充满了力量。一路上陕北秧歌表演、民歌表演,感受到陕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革命旧址,感受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跑到延安新区,感受到什么是人定胜天,什么是愚公移山。跑着跑着,感觉到双腿移动困难,迈着沉重的脚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跑到最后。当我快要崩溃的时候,一位68岁的大爷陪着我,感觉人生充满了力量。最后,有了大爷的陪伴、聊天,我终于跑完人生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汗水浸润着奖牌,成功的喜悦充斥着心田,才发现人居然可以活得这样精彩。”
  刘旭峰说,我们常说健身是一种习惯,不能等胖了再健身,等病了才想到医院,预防永远胜于发生。跑步除了体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坚持、坚持、再坚持,战胜一切困难。我认为,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也是如此,坚持下去,战胜困难。我想,坚持是一种品质。
  他说,健身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你流出的每一滴汗都不会辜负,它会让你变成本该属于你的样子。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常常伏案工作,经常面对电脑,我从一个亚健康状态的大胖墩变成一个健身达人。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收获颇丰:第一,身体健康了,身体素质好了,得病的机会少了,而且治好了失眠。第二,锻炼了意志,工作、生活遇到困难也能从容克服。第三,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注重锻炼身体,也让孩子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帮父母家人跑跑腿,也是乐在其中。第四,工作也可以更轻松、更有精神、更有活力。刘旭峰的改变,无形中影响了身边的同事们,大家纷纷加入到健身的行列。
  刘旭峰说,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成为家庭的脊梁,不负家中妻儿老小。有了好的身体,才会尽到媒体人的责任,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坚持、坚毅、坚强、强壮,这才是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
  张忠林:一位骑行发烧友的健康之道
  也许是缘于对自行车的爱好,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中心干部张忠林与朋友一起骑自行车玩,结果一发不可收,从延安骑到了全国。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骑行,他挑战了自己的极限,也因此收获了健康的生活。这群骑行者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健康的魅力。
  张忠林是由于孩子在宜川上学,无意中看到了骑行的队伍,顺便聊了几句就开始对骑行产生了兴趣。第一次骑行是2012年7月孩子高考完以后,刚开始在周边的李渠、川口、南泥湾,后来去了安塞、延长、延川,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如果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嚣浮躁,放下手中的一切,走!去远行,回归到大自然,生于自然,又归于自然。驶过颠簸的路途,超越黑暗的隧道,阅览美丽无限的自然风光。在不断而来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他乡体验风情,在旅途的终点体验成功,在骑行中感受快乐,充实自己的生活。
  他说,最难忘的一次是2015年骑行去庙沟山上。当时我们不知道庙沟山上有油菜花,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时,惊喜得不得了,忘了旅途的疲惫,徜徉在花海里,拍了许多照片。要说骑行,还是很有危险的一项运动。记得一次骑行去靖边时,有一段路是下坡,骑得速度有点快,从车子上摔下来了,衣服也破了,整个人吓懵了。张忠林从骑行开始到现在大概骑了有3万多公里的路程,从延安骑到榆林、到韩城、到西安,翻秦岭,到内蒙古,一路上有欢声笑语,也有险境丛生,从开始的150斤到现在的130斤,身体结实了,人也精神多了。张忠林告诉记者,骑自行车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在锻炼全身的肌肉。会骑自行车并不等于会通过骑车来健身,仔细观察周围,不难发现一些骑行中的误区。那么,怎么骑,才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作用呢?
  一是匀速的蹬踏动作。
  纠正:一般人认为,所谓的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车轮转起来就行。其实,正确的蹬踏应该包括踩、拉、提、推4个连贯的动作。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往前推,这样正好完成一圈蹬踏。如此有节奏地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够提高速度。
  二是骑行的姿势不正确。
  纠正:错误的骑车姿势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双腿向外撇、点头哈腰等都是不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两腿和车的横梁平行,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三是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
  纠正:许多年轻人贪图骑得远和快,例如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时膝盖会出现积水。运动量、频率和强度是运动的三大原则。建议初学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即多滑行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李涛: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们的生活
  基于对旅游的热爱,他被户外运动唤醒,自由职业者李涛成为驴友中的一员。美丽的风景,往往就在户外人们不常见的地方。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同时也让自己远离了亚健康和电脑,他成为一个经常在朋友圈里受人点赞的人。
  李涛说,“徒步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在形式上免去竞技的性质。带着自由的心情,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忘却生活的琐事,抛开城市的喧嚣,迈着欢快的脚步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徒步旅行的根本原因吧。”
  他说,从一个人的游山玩水,到几个人的志同道合,到现在每周六一群人的相约而至,怎么会少了友情亲情。记得因为迷路,补给短缺,一群人喝一瓶水。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别人的一个苹果一杯水,上坡时拉一把,都是友谊的辅助,只有在徒步的路上你会理会人间的真善美、团结的力量。遇到特陡的坡,都是每隔两米都有一个驴友无私地站在那里,作为你的缓冲点,互帮互助至终点,不让一个人掉队。脚崴了,背着扶着也要让你安全下山,相聚是缘,集体徒步你必须有份,感人的事情太多太多,在路上,我们是伙伴。
  行走天地间,寻味大自然,春看百花,夏听蝉声,秋赏红枫,冬品雪凇,何乐而不为之。以前都是一个人到处跑,后来约了几个朋友开始爬山,每次都能碰到独行侠,一来二去我们走到了一起,建了QQ群、微信群,有共同爱好的每周六相约而至,从来不断线。2014年春天,周六恰逢大雨,约好了集合地,做好了一个人走完全程的准备。当我看到屋檐下的朵朵伞花,后来人越聚越多,没想到大家会来,结果一女驴友说了句“群公告是风里雨里集合地等你,我们怎么会不来?”刹那间,我无言以对,雨水打湿了脸庞,泪水充实了眼眶,从此以后,我更加坚定,那不是我一个人的徒步。
  李涛说,还有一次,夏日炎炎,一个新驴友一路走走停停,等待末尾的归队,等了半天还不来。中午下不了山,人的身体会缺水的,于是我和另外一驴友沿路返回去找人。原来是中暑了,我脱下外套,替他扇凉,我让与我同来的人赶快去前边的大部队多弄点水回来。他转身就要走,这时收队的刀锋说话了:“你们累了,我去取!”他马上小跑前进,一刻钟后,满头大汗地返回,随行的还多了好几个驴友,大家嘘寒问暖的。清凉油抹太阳穴,红花油抹人中,用头套沾着水在额头擦拭,时间一秒一秒地飞逝,终于好点了,同伴在众人的搀扶下归队。
  李涛说,我要提醒大家,户外有风险,报名需谨慎。路还继续走下去,只是人少了有风险,人多了可以互相关心照顾,必须把握好一个原则:娱乐为辅,健身为主。慢,不要紧,下个路口我们等你!
  谁是健康达人呢?我们期待,您能够参与其中,成为人人仰慕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