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生(资料照片) 黄齐生(1879-1946),原名鲁连,字齐生,贵州省安顺县人。著名的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1904年,他在贵阳创办达德学校,立志教育救国。辛亥革命时,因参加反满活动被反动政府通缉,流亡至四川。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以达德学校名义,首先通电讨袁,所以有“贵州讨袁第一人”之称。领导达德学生进行反对“二十一条”的救国运动。1917年,率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1920年,赴法国留学,与罗迈、蔡和森、徐特立等同志交游至密,接触马克思主义,支持共产主义革命主张和留欧学生革命活动。回国后任贵州省视学等职。1926年,任贵州省立第三中学校长。任内延请名师执教,倡导白话文,宣传新文化,开新学风尚,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积极倡办勤工局、农事试验场、商品陈列所和妇女习艺所等实业场所。
回国后,黄齐生在贵阳继续办达德学校,后又在遵义办遵义中学,由于在学校宣传进步思想,被贵州军阀政府通缉。1929年,黄齐生到陶行知先生创办之晓庄师范任教,实践乡村教育。1930年,又到上海徐公桥,与黄炎培先生等推行乡村建设教育。1931年,经黄炎培介绍先后前往江苏昆山、山东邹平、河北定县开展乡村教育。后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任职。
抗战开始,黄齐生曾偕家属数人来延安,旋又返川、黔等地进行抗日、民主及群众教育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黄齐生于1937年11月,偕夫人一行赴延安,1938年4月返回贵阳,创办开蒙新村,多有建树。1939年冬,离开贵阳到四川,受歇马场“乡村建设育才院”之聘,担任该院文史教授,后又担任“正则艺专”文史教授。期间积极从事民主、团结、抗日活动。
1944年底,黄齐生一行180人由重庆出发第二次赴延安。在陕北,他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面深入城乡和附近各县参观访问,一面愤慨地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法西斯专政的罪恶活动,同时把在延安和解放区的所见所闻,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后方的亲友、学生们广为宣传,并说:“在这里的当局表示,是我介绍的,无不欢迎者,只要认识得清,愿意吃苦,尽可以开上履历寄飞(指王若飞),一车不行可以二次。”在他的热情鼓励下赴延安的青年,颇不乏人。他还经常与重庆的沈钧儒、黄炎培、冷御秋、郭沫若、陶行知等民主人士保持书信往来。
1946年3月,由延赴渝。黄齐生为王若飞的舅父,一手抚养若飞成人。王若飞在绥远狱中时,黄老先生曾不避险阻,两次前往探视营救。多方奔走,从狱中营救出我党领导人王若飞,并随赴解放区考察,在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
“校场口事件”后,延安各界推举黄齐生到重庆慰问。在重庆,他多次在欢迎集会上畅述延安见闻,并应陶行知先生之请,写了《延安选举见闻记》《对于社会大学之我见》两文,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1946年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遇难,时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