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让更多贫困户过上幸福生活
——记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副主任郭军权
  通讯员 汪庆丰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人才、陕西省生物农药团队科技特派员、市科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市环境保护协会理事长、延安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副主任……集众多职务和荣誉于一身的郭军权,自200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后,就带着满腔热忱,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千方百计带着困难群众脱贫奔小康。
   “我想用我的专业为农民服务”
  “我来自农村,我想用我的专业为农民服务,看着他们收入增加,我心里由衷地感到喜悦和自豪。”带着这样的初心,郭军权带领科技服务团队先后8次走进贫困村进行需求调查,以便制定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帮扶方案。
  通过调查郭军权发现,95%的贫困户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缺乏劳动力。针对这一点,他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组成了学生科技服务团,带领学生义务对贫困户的果园进行免费服务:春天施肥、拉枝、幼树抹芽、疏花;夏天疏果、环剥、田间管理、套袋、施肥;秋季去袋、采摘;冬天施肥、修剪。
  寒冬腊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车沿着陡峭的山路来到志丹县双河镇,在贫困村民杨占义家的果园旁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了4名老师和40余名学生,他们正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三区”人才综合服务队的队员们,此次特来为杨占义家的果树进行冬季修剪。
  杨占义年老且身患疾病,无法很好地管理果园,因而成为志丹县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郭军权带领的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服务队的到来,可给杨占义解决了大问题。
  果园里,老师给学生细心强调冬季修剪的技术要点,然后学生们拿着修剪工具,熟练地修剪起来。一早上的功夫,5亩果园就全部剪完了。走出果园的时候,大家的手和脸已经被冻得红扑扑的。站在路边回头看着自己劳动的成果,师生们都开心地笑了。
  无怨无悔奔波在科技服务路上
  志丹县的贫困村大多数处于偏远山区,道路崎岖,每次下乡时,郭军权的家人都特别担心。他的爱人常说:“如果你出个什么事,我和孩子怎么办?”但作为一名科技人员,郭军权觉得只有把自己的所学用到一线去,给志丹的农民和贫困户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自己的价值才算是得到了体现。
  为了支持他,爱人专门把家里的轿车换成了可以走山路的四驱越野车。以前他家的轿车就是市区内接孩子上学跑一跑,现在车子一年基本上都在15000公里以上,单是车的保养和油费就增加了很多,但他却依然无怨无悔地四处奔波着。
  郭军权回忆道,去年夏天有一次到志丹县下乡,他们刚上山就下起了暴雨,由于山路太滑,路基中间被暴雨冲刷出很宽的裂缝,行走间车子几次都险些滑进去。他笑着对随行人员说:“太危险了,下次不能再来了。”但到了秋天苹果成熟的时候,果农们又看到了郭军权熟悉的身影。
  “看到农民增收我很开心”
  “以前村里搞技术培训,村干部叫我们去我们都不去,但事实证明按照技术指导施肥、修剪的果农,园子里果子又大又红,果子还在树上就被果商订购一空。”志丹县果农刘思伟感慨地说,现在一听到村里有技术培训,大家一个比一个积极。
  像刘思伟同样想法的果农有很多,他们甚至认为培训比直接给钱都要好,真的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困扰他们的难题。村干部和贫困户们也对精准脱贫更有信心了,大家强烈建议郭军权多来几次,为他们作现场培训。
  根据不同季节苹果的生长特点,郭军权先后深入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沙坪庄村、墩湾村等开展四季果园生产管理技术培训,为当地群众作了施肥、疏花疏果、夏剪、肥水、秋季田间管理、冬剪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并对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了重点技术指导。期间,在旦八镇下乡及调研45天,培训果农1144人次,举办现场会、集中培训15场,发放书籍60册,发放宣传材料700多份,培训本土技术人员6名。
  此外,郭军权积极配合市科技局工作,到志丹县、吴起县、安塞区进行了科技需求调研,走访单位12个,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为反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还对商洛一区六县的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检查,调研企业事业单位、科创中心9个,形成全覆盖调研和检查报告一份。
  “我喜欢到一线搞科技服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使我有所收获,看到农民增收了,我也很开心。”郭军权说,作为国家“三区”科技人才中的普通一员,他所做的工作是很平凡,所作出的奉献就像大海中的水滴一样微不足道,然而他那颗“让更多的贫困户过上幸福生活”的心始终不变,未来也将继续为此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