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全市共建成42个就业扶贫基地
  一年来,我市各级人社部门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整体部署,持续贯彻落实中省市就业扶贫政策,通过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公益专岗和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创业扶持、转移就业、举办招聘会等方式,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扎实推进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的开展,为助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人社部门改变过去先设置专业再报名培训的“先入为主”模式,深入基层广泛征集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根据培训需求设置专业。在培训中,实行“三免一补”(免除学杂费、住宿费、技能鉴定费,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600元)的优惠政策。延安市人社局联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汽车驾驶、电工电焊、旅游服务、酒店管理等师资要求相对较高、组织难度较大的1-3个月的集中技能培训。县区人社部门结合当地需求,主要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重点组织开展了棚栽、养殖、林果、文化旅游等专业培训,培训结合农村专业合作社(公司),瞄准产业技能需求,解决了部分贫困劳动力接受培训难、就业难的问题。截至9月底,今年全市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共5321人。
  我市人社部门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开展省内外的劳务输出工作。我市与无锡市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和培训合作协议,建立了跨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劳务协作岗位信息共享、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渠道,为我市劳动力,重点是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通过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专项招聘、就业扶贫专场招聘等各类招聘会百余场,累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2万多个。有效地利用“延安就业”服务网和“延安就业”微信公众号,对岗位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招聘。同时,为鼓励贫困劳动力积极转移就业,人社部门对转移外出并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生活费补助。和广州、佛山、深圳、河源等市签订了协作协议,打通了省外劳务对接桥梁。与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五市企业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将延长县和宜川县确定为贫困劳动力转移重点县,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后进行有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建设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市共建成就业扶贫基地42个,吸纳就业3200多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近1000人。截至9月底,今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746人。
  我市人社部门高度重视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工作,积极探索“培训+创业”的模式,指导县区优先将创业贷款用于棚栽种植、山地苹果、家畜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形成产业效应。根据贷款扶持成果增加县区贷款分配权重,先后建成了安塞、子长2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延川、延长、甘泉、黄陵4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全市开展了信用乡村创建工作,被评为信用户的村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免除了反担保。需提供反担保的贷款者,除选择信用担保外,还可以进行实物抵押担保,丰富了反担保方式。截至9月底,今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782人。
  对于贫困家庭中长效产业暂时无法见效,且无法离家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我市人社部门通过扶贫公益性岗位对其进行兜底扶持。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通过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编制外新增或退出补充的服务性、辅助性就业岗位,特别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贫困村特设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进行安置就业,根据这些贫困劳动力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岗位分配和政策补贴。近两年,扶贫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10624人,其中,人社部门开发公益专岗和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7992人,林业生态护林员安置2632人。公益专岗和特设公岗去除已实现脱贫未续签的贫困劳动力,目前贫困劳动力就业且在岗6289人,其中今年安置3060人,帮扶了6254户贫困家庭。全市特设公益性岗位已支出资金约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