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夫
《延安日报》编辑谢丹丹女士的第一本散文集《水微澜》要出版了,邀我作个序,这是我所非常乐意的。我尽管与这位青年文学朋友只见过有限的两三次面,但应该给她一次热烈的掌声!
这些年里,我知道她曾是延长县文联《延河水》文学杂志的编辑,后又调入《延安日报》当编辑;也看过她发表的一些散文、诗歌,也曾推荐过她参加陕西省作家协会组织的陕北片区中青年作家培训班。我印象中的她漂亮清纯,也大方得体。加上拥有“丹丹”这个有意味的名字,我曾不假思索地认为她是有着山丹丹花气质的陕北女孩。可是直觉骗了我自己,我也万万没有想到她竟是位典型的南国女儿。前几日,我在阅读她散文集文稿时,越发好奇她的人生履历,还专门发短信了解,要知道“知人论世”可是文学评论最基础的工作啊!她短信回复说,老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在广西民族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上学;2008年大学毕业时,为追随爱情来到延安市宝塔区,并考中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考成基层公务员,进入延长县文联工作;2016年,又参加延安市干部遴选考试,调入延安日报社当编辑。这就是说,这位广西姑娘在选择爱情入嫁陕北的同时,也已经在延安打拼了十年,她的人生与事业也完全融入了文化反差极大的陕北。这简直就是个奇迹!这样,我脑际中她的青春轨迹与文学情思才吻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与生动的整体。事实上,一滴水就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更何况像小谢这样有着丰富与生动青春故事的年轻人呢!
小谢的这部取名《水微澜》的散文集,大体有“水波微澜”之意,喻义水滴之小却有涟漪,也能构成一个精彩的世界。东晋文论家陆机曾在《招隐》诗中言“芳兰振惠叶,玉泉涌微澜。”《水微澜》集中散文共30篇,分为“忆故乡”“品陕北”“岁月情”“行走录”“最青春”“拾生活”六辑,其行文以怀乡抒情、品读陕北、岁月感悟、行旅游踪、村官青春等方式来展开,而这些方式均与小谢的青春轨迹高度吻合。真实是散文的核心特点,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故而某种意义上讲,这本散文集是其奋斗青春的美丽投影。说其是“投影”,是因为这些散文有咀嚼、有思考、有过滤,是把触发情思的嫩芽采撷与记录下来,而不是青春人生的全部过程。
她的“忆故乡”中五篇散文,是远嫁北方的南国姑娘的细腻乡愁,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月亮”“融江”“老子山”“家乡粽”“滤粉”等特定指代物的刻画与摹写,传达出淡淡的愁绪,真可谓“家乡最记忆,刻在脑际间;静水流向前,乡情却更愁。”当然,小谢的旅途仍是青春的旅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愁绪会越拉越长的。她的“品陕北”中的五篇散文,与陕北土著作者的情思触发点不同,有着鲜明的因南北文化差异而形成的独特审美视角。她的“岁月情”中的五篇散文,是在品咂岁月的同时,品咂人生情谊,采撷生活中的那最美的珍珠。她的“行走录”中的五篇散文,基本是以在大学生村官时代行旅游踪的方式展开青春遐思的,尽管稚嫩但却真诚。她的“最青春”的五篇散文,是其大学生村官生活时代的真实记录,内容饱满,情感丰富。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重在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社会、了解民生百态、承担社会责任。小谢无疑是大学生村官中的佼佼者,她虽是女孩子,但有情怀有想法有担当,在基层社会得到了锻炼。我特别喜欢这组记录其村官生活的散文。其中的《与秧歌有关的日子》,记录了一位有想法有担当的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一棵苹果树的自白》别出心裁,通过“一棵红富士苹果树”的第一人称“我”的自述,讲述陕北山区的变化以及人们的致富梦。《丁玲奶奶,我想对您说》这篇散文也写得很有特点,在“延安时期”著名女作家丁玲当年深入生活过的麻塔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作者,对丁玲奶奶“直抒胸臆”表达怀念之情。这篇散文结合丁玲当年写作《三日杂谈》的时空背景,创设了跨越历史的对话氛围,真诚地向丁玲奶奶汇报麻塔村的变化,表达一位女大学生村官的人生情怀。从为文角度,后两篇散文在思维上有突破,巧妙为文,机智传情,足可见作者的才情。她的“拾生活”中的五篇散文,单从题目上看,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作者愿与生命邂逅的事和物休戚与共的心灵,深层次透视出一个生长于南国水乡的女性极其温婉柔善的性格,让人不禁想到一句话:善筑性情,文以载道。整个观之,作者的散文语言成熟老辣,也善于炼句,既有南国女子的清丽与细腻,也有北方姑娘的干脆与利落,某种意义上兼具了南北文化相互渗透的特征。有意味的是,这部散文集的核心发力点,就是作者追随美好爱情而引发的人生空间的转移与情思涟漪。倘若小谢仍在南方安逸地生活,她也不会这样因情为文的。我在阅读这部散文集时,逐渐形成这是“奋斗青春的美丽投影”的整体印象。我仍在不断设想,这位美丽的南国女孩为了爱情如何果敢地一路向北的?是如何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陕北乡村开展村官工作的?又是如何不断进行人生转场,走在更坚定的理想追求中?当然,有这些仅仅是青春之“微澜”的散文篇什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大容量的文章来还原与记载。
奋斗的青春,一定是美丽的青春。一个人的飞翔,起点的高低并不特别重要,关键要看是否有丰富的文化想象力、果敢的文化执行力与独特的文化创造力。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些奔赴延安的青年人身上有这样的特点;我今天从小谢的字里行间,也读出了这些重要的文化信息。目前,小谢的写作之路才刚刚起步,但是我相信这位有着广西人特有执拗劲的青年作者,她会随着岁月的推移,在南北文化对视中有更多新的审美发现,也一定会讲述好精彩的人生故事的。
我期待着,我们也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