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井娜
初冬时节,安塞区人民公园碧波荡漾,曲径通幽;延河两畔栈道回旋,亭榭倒映水面;腰鼓山侧飞瀑跌宕,华灯闪耀……如果不是切实感觉到冬日的丝缕寒冷,人们会误以为走入了江南水乡。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凌乱的商铺,污水从外露的管道排进河里,垃圾到处都是,现在,走在公园里能看到喷泉、水池,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感觉心情都舒畅不少。”正在公园散步的刘大爷说。
人民公园,只是安塞区下大力气治理水污染工作的一个缩影。
安塞境内的延河段长90多公里,流域面积2649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34.29%。安塞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的总体思路,集中实施延河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5个方面工程措施,积极实施“四位一体”,将加固河堤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河道疏浚与退耕还林还草融为一体,提升水质与沿线城乡治理融为一体,各项治理与保护文化遗存融为一体,新增堤防3196米,新建饮水工程175处、节水灌溉工程21处;对延河流域安塞城区段进行了整治,重点实施了河道整治、水域景观、生态环保、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等工程,营造了腰鼓山、音乐喷泉、主题雕塑等一系列特色人文景观。如今,放眼安塞,树木葱茏、绿水环绕,楼台亭榭、栈桥石阶、彩色花卉点缀其中,相映成趣,“水净、洪畅、岸绿、景美”的亮丽水生态风景线已然形成。
今年,安塞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指示,进一步统筹施策,系统推进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全力推进堤防和坝系建设、水源地保护、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堤防5公里,加固淤地坝29座,实施水源涵养林5.3万亩,新建和改造基本农田8000亩,治沟造地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同时打造沿河湾、化子坪等5个生态湿地,建成生态湖3处,形成水域面积500亩,种植水生植物和湿地泡150亩,治理河道22公里,延河水源涵养和水体自净功能进一步增强,水质明显改善,稳定在Ⅳ类以上,境内11条河流水质持续稳定。
“今年安塞主要对康河和杏子河流域的生态进行系统修复,包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区域生态修复、农田生态提升、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矿山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等内容。”安塞区水务局副局长王东介绍说。
不仅如此,安塞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绿色发展,加大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监管,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逐条落实河湖管理主体和维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构建起职能清晰、体制顺畅、责任明确、经费落实、运行规范的河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安塞区还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由11名区级河长牵头,各镇街负责,开展了清理河道、污水收集、拆除直排厕所、搬迁畜禽养殖场‘四大清污’行动,累计清倒垃圾2.4万余吨,拆除河流两岸厕所2176座、畜禽圈舍616处,延伸城区污水管网4.8公里,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安塞还建立了水质监测长效管理机制,环保部门每年对各流域水质监测4次,区自来水公司对城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每天监测1次,各水库每月监测1次,保证了水质变化动态能够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安塞还全面推进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区隔离工程和水环境检测工程建设,累计建成堤防工程85.56公里,划定水源保护区3处,其中城区马家沟、徐家沟饮用水源地实施了划界定桩和拉网保护。
“为百姓留住青山绿水,让百姓记得住乡愁”,安塞区始终把水污染防治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绿水绕城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