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让村民能够持续稳定增收”
——记安塞区高桥镇徐清村第一书记高帅
  本报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李志平
  离安塞城区51.5公里的安塞区高桥镇徐清村,2015年迎来一个新客人——安塞区投资评审中心干部高帅,组织派他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徐清村的村民们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干部,带领他们走上了兴产业、增收入、富乡村的道路。
   完善基础设施 升级脱贫硬件
  徐清村前后的村庄以前有很多石场生产石块,生意很是红火,经年累月,原本的柏油路被拉石头的车压得坑坑洼洼,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困扰。初到村里,了解到村民的难题,高帅积极和区交通局对接协调。今年10月份,经过翻新、10.5公里长的通村道路焕然一新,村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以前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成了水洼地。现在又宽又新,别说三轮、大车也能随便走,我们拉个菜、苹果啥的方便多了。”村民田起峰说道。
  山地苹果是村上的主导产业之一,苹果丰收时节,以往愁着怎么运苹果的田起强今年没了烦恼。田起强住在井沟组(徐清村的一个自然村),原来,在高帅的争取下,井沟组山地苹果园4.4公里的生产道路硬化项目也在今年8月顺利完工。田起强有50多亩果园,今年10月份,当他从山上往下运苹果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没有高书记的协调、争取和对接,这条路很难这么快建成。”田起强说道。
  来到村上后高帅发现,徐清村基础建设差,没有党员活动阵地,水源地需要维修保护,部分农田受损。高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多方筹集资金8万元,维修了水源地保护设施,并对全村8个村民小组的生活用水进行改造,让干净、卫生、放心的水流进村民家的水缸;通过向多部门协调,争取65万元资金,新建了组织阵地、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并以两次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解决了党员发展管理和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凝聚了全体村民的向心力;高帅还和区治沟造地办联系争取项目支持。
  如今,推土机进了徐清村,治沟造地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明年春耕时土地就能用了,会为村上增加耕地200亩。”高帅说。
  看着村里的变化,徐清村党支部书记高永平充满感慨地说道:“以前总觉得年轻娃娃来驻村能给咱办个啥,但是现在看一看村里的变化,还是人家高书记能行。”
  解决群众难题 激发脱贫动力
  徐清村原本就有发展山地苹果和棚栽业的底子,村上8个自然村组,4个村主打大棚棚栽,村上有186个大棚,人均拥有1个棚。2个村主打苹果产业,全村苹果种植总面积达986亩。
  “村民怕苹果运不下来,就协调把生产路修起来;没肥,就跟果业局连续3年协调苹果专用化肥;怕苹果种不好、卖不出去,就带大家到洛川县和相邻产业大村观摩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高帅用行动化解着村民心中的疑虑。
  高帅多次邀请区果业局、蔬菜局技术员为菜农和果农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还当起了促销员,开微店,跑订单,为徐清村的村民售卖劳动果实。这让有4个棚的棚栽业大户康兵兵受益匪浅。在技术帮扶下,2016年康兵兵脱贫了。
  “以前技术也跟不上,看大家种什么我也种什么,产量不高也不好卖。技术培训后我发展了新的蔬菜品种,以前一棚能卖个一万来块,现在能卖三万。”康兵兵说道。“要感谢人家高书记,人贴上,车贴上,还给我们卖菜。”
  “驻村帮扶的目的,不应该是我们来了一帮扶大家脱贫了就行,还要看后效。如果我们走了,村里的发展又倒退了,那一定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让村民离开我们后还能够持续稳定增收,日子越过越好,才是我作为帮扶干部的初心。”高帅说。
  今年,徐清村的最后10户贫困户也将按计划脱贫摘帽,但高帅觉得自己的使命还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