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静
提起刘延民,禾草沟村村民石治元很朴实地说:“刘科长是真正来解决我们的难处来了,没有领导架子,很厚道的一个人。”余家坪镇组织委员崔雯凑上来说:“刘科长干工作可认真了,为人朴实、热情,很好相处。”
刘延民1998年7月从延安林校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先后在延安桥山林业局柳芽林场柳芽站营林区、柳芽林场办公室,桥山林业局生产技术科,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林业局政秘科、造林科等岗位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让刘延民有了扎实的基层工作基础,2017年9月他被市委组织部下派到子长县余家坪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又被镇党委任命为镇上的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
扶贫的“一把好手”
刘延民到了余家坪镇,为尽快了解情况,白天进村入户走访,晚上学习政策文件、整理走访资料,利用20余天跑遍了全镇21个行政村,对6个贫困村进行了深度调研,形成了他的工作思路,并起草了《余家坪镇2017至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禾草沟村支部书记石如宪介绍:“自从刘延民去年9月份进驻村里后,就扑下身子,了解村情民意,究竟缺什么,引进什么,因地制宜,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今年5月15日,刘延民了解到禾草沟村村民石治元家因病致贫,虽无劳动能力,但年轻时养过蜂,有一定的养蜂经验。随后又通过走访了解到,周边退耕还林成效非常好,有大面积的刺槐等蜜源植物,所以决定在该村发展中蜂养殖产业。说干就干,他积极协调市林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给该村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中蜂100箱,并帮助村上于2017年11月成立了“子长县如宪种养殖合作社”,100箱中蜂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分配给石治元4箱,并让他入了技术股,还聘请他当合作社的养殖管理员,每月3000元的工资。石治元脸上露出笑容说:“以前挣得少,钱都花在了买药看病上,现在有了稳定收入,每个月都有长余。”与石治元同样受益的还有村里的26户贫困户,他们用3000元的扶贫产业补助资金入股了合作社,目前收益近4万元,预计到年底每户能分1000元。
通过走访了解,刘延民发现庙砭村闲置窑洞比较多,土地较少,富余劳动力多。考虑到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他冒出一个想法——发展食用菌。随后,通过和镇上的领导、村民们商量后,他就带领着贫困户代表们先后到洛川、延长、安塞食用菌基地进行考察,回来后他积极协调到子长县林业局4万元资金,对村上的6孔闲置窑洞进行了通风设施改造,建成了1个冷藏室、3个菌室、1个灵芝培育室,购置了一台烘干炉,并在安塞调运了4500棒香菇食用菌,在洛川调运了900棒灵芝开始养殖,并帮助该村于今年4月23日成立了“庙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主任王海军介绍,合作社成立后分别吸纳了21户贫困户养殖香菇、28户贫困户养殖灵芝,都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根菌棒5元,贫困户出2元,政府补贴2元,由帮扶干部给他们借用1元;一根灵芝3.5元,政府补贴2元,由帮扶干部给他们借用1.5元,合作社今年收入将近达到6万元,现在已经把收入的1万多元分给了贫困户。王海军介绍的这个模式,是刘延民和余家坪镇的一个副镇长一起探索出来的。合作社提供放菌棒的场地、架子,并且技术、采摘、销售也全由合作社统一负责,贫困户不用担任何风险。70岁的赵国雄因缺劳力、缺资金被纳入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先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只投资了50根菌棒,收入了150元,当被问到明年还准备养殖香菇不?赵国雄信心十足地说:“国家的政策好,扶贫干部瞅下的产业好,家里闲置3孔窑洞,收拾收拾接着干!”刘延民说:“给村民们办过培训班,专门教采摘、注水、通风等环节的主要技术。明年开始,让贫困户自己养殖,扩大养殖范围,随后由合作社统一烘干、出售。”据了解,现在庙砭村53户贫困户达到了产业全覆盖,以该村合作社为中心,辐射带动了周边5个村154户贫困户开始养殖香菇。
与此同时,刘延民还在禾草沟、石家沟等村栽植油用牡丹500多亩;调运8000株发芽晚、抗寒耐旱、品种优良的核桃苗木,新建和改培山地核桃300多亩。余家坪镇党委书记史彩斌说,刘延民在余家坪镇工作一年来,粗略地统计,他在区域绿化、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等方面,争取的项目资金达到700万元,并且全部落实到位。还积极地邀请省市县业务专家到镇上组办培训班,组织贫困群众多次参加实地培训,手把手地给农民教技术。同时,他对刘延民一年来的工作表现总结了“三个到位”:身心到位、担当到位、工作到位。
林业的“一名好兵”
有担当,扑下身子干工作是刘延民的工作作风。2012年12月刘延民到造林科任职的第二天,就带人下乡核查年度营造林项目去了,一去就是20天。刘延民说:“核查中,造林面积、密度、成活率、栽植苗木是否合格,不能有一点马虎。”市林业局造林科副科长高健说:“刘科长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下乡核查出苗木不成活、不达标,必须整改合格。因此也让一些人觉得这人怎么不近人情。但是时间长了,一些县的造林工作有了可喜的成效,他们又觉得刘科长铁面无私的做法是正确的。”
刘延民回忆道,2013年12月,在富县核查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时,为查看抽到的某一个造林作业小班,他穿越青兰高速公路2公里多的隧道,爬上长满酸枣刺和狼牙刺的陡坡,等到了造林作业地时,汗水已浸透了毛衣,手上多处被刺划破。2017年8月,他得知市委组织部要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时,便主动请缨,报名下派参与脱贫攻坚。到乡镇后,又二话没说挑起全镇扶贫任务……这只是刘延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的一个缩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延民在林业系统工作了20个年头,他肯钻研、爱学习。曾参与完成的《桥山森林多种效益计量的研究》,2001年被市林业局评为市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被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主笔起草了《建党一百周年延安市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13-2020)》,部分章节得到市上相关规划引用。参与编写的《宜川县黄河壶口瀑布沿岸造林绿化技术》在2014年《陕西林业科技》第3期刊登发表。他多次被评为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2016年被省林业厅授予“陕西省绿化先进个人”;2018年6月被延安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刘延民务实、认真、有担当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市林业局副局长马宝有是这样说的:刘延民同志工作敬业、事业心强,从未出现过失误;实事求是,经常学习新技术、研究新办法,指导县上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党性强、政治立场坚定,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正直,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有求必应。
刘延民说:“作为一名林业人,看着一棵棵树苗慢慢成长,我感到很自豪;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能为老百姓讲一下政策、说明一下道理、发展一个产业,我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