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吃住在村里 脱贫出成效
——记宝塔区甘谷驿镇李家河村第一书记史健
  实习生 祁静怡 本报记者 杜子龙
  “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这个后生,真是把李家河当成了自己的家!”提起第一书记史健,宝塔区甘谷驿镇李家河村村支部书记李建银竖起了大拇指。
  自今年3月担任李家河村第一书记以来,史健从抓党建促脱贫、改善村内基础设施、谋划产业发展等一件件实事做起,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今年7月,他被甘谷驿镇党委授予“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摸村情,立思路,兴产业
  史健来到村上后,入户走访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通过多次入户走访了解家庭情况,组织帮扶工作队开会研究讨论,他为每一户贫困户都制定了精准帮扶计划。
  贫困户李永福,家有3口人,家境十分困难,全家主要靠种植少量玉米、蔬菜勉强维持生计,在一次农事生产中,他不慎腰部骨折,花费了大量治疗费用,家庭负债累累,2017年被列入贫困户。史健入户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迅速研究方案,制定了精准帮扶计划,他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协调扶贫资金,帮助李永福建起温室大棚。同时,他多次去就业局协调岗位,为李永福的女儿李成叶争取到村庄道路维护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可以领取1000元的工资。今年下来,李永福家的收入已经超出脱贫线,家里的负债也基本还清。
  通过一次次的奔波与努力,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史健已经为贫困户新建了温室大棚4座、大弓棚2座,争取到了3个公益性专岗、13家小额贴息贷款,落实养殖补助资金7户……李家河村的贫困户已经基本做到了产业就业全覆盖。今年,又有6户贫困户主动申请脱贫退出,李家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迈进了一大步。
  改设施,助生产,建家园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群众多办实事。”史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他先从改善村子基础设施着手,积极争取资金,维修了2.5公里进村道路,为村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3盏,宣传栏5个、宣传板26块。针对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单一的情况,争取到健身器材3套,图书阅览室1间。
  李家河村的水源是从山沟里引入的山泉水,由于村子里的蓄水池陈旧,输水管道老化,群众吃水有困难。史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起草项目申请报告,逐级申报,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修缮了旧的蓄水池,更换了输水管道,保障了全村的安全饮水。
  甘谷驿镇的红薯远近闻名。史健到村任职后,通过考察调研,和村“两委”商议决定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变从前种玉米、高粱、谷子的老传统,将红薯种植推广开来。他上报镇政府,争取项目资金,打造了500亩红薯种植园区,并在村上修建了红薯储存库1座。如今通过种植红薯,预计全村人均能够增收3000余元。
  现在,村民们对史健越来越认可,他的办公室里经常有村民来反映一些问题,或者是拉拉家常、聊聊天。史健说,现在脱贫攻坚进入了关键时期,虽然任务愈加艰巨,可是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再苦再累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