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伟
“回报延安人民,我无怨无悔!”延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吴栋这样说。
吴栋是子长县杨家园则镇吴家寨子人。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在基层奉献了一生。1986年,吴栋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搞临床工作。1995年和1998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为进一步提高眼科专业技术水平,他刻苦学习考取了公派留学生。但是出国必须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吴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外语,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顺利取得了公派留学资格。当时,能够取得这一资格的人不多,全陕西仅有2人。2000年,他被国家教委以访问学者派往澳大利亚悉尼眼科医院深造一年。留学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眼科新技术,并为延安争取到了爱德基金的支持。
“爱德基金出一点、政府给一点、医院免一点,受助患者出一点”,以这“四个一点”的形式,为延安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做了手术,让他们重见光明。
一年后,吴栋毅然决定回到延安,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延安人民。
“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留在国外,为什么回国、回到延安?”刚回来时,经常有人不解地问他。
“回国、回延安不需要理由,相反,不回国、不回延安才需要理由!”吴栋这样回答。
事实上,他在回国的时候,谢绝了他的国外导师悉尼大学眼科医院院长弗瑞克·贝欧森教授的盛情挽留;回国以后,他又接连收到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多家大型医院的热情邀约。“当时,他们提出的条件特别优厚,但是我觉得人要有良心,是延安培养了我,我必须回报延安。”吴栋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留学归来,等待吴栋的是一项极为艰巨的新任务——创建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当时,一无充足的地方,二无高科技设备,三无专业人员,一切要从零开始。
他带领全体科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学习新技术,研究新业务,先后完成了延安地区乃至陕北地区多个“第一例”的手术,如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前部玻璃体切割眼前节重建术、麻痹性斜视眼外肌联扎矫正术、眶内肿瘤摘除术等。在学科建设上,最困难的是没有人才。当时吴栋是医院唯一的高级职称专家。不论是临床工作,科室管理还是科学研究,他都要手把手教。经过多年的努力,吴栋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这些骨干后来大多成为眼科专业的专家和医院的管理人才。
如今的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已经发展成为人才济济、成果不断、亚专业齐全,陕西知名的大科室。吴栋先后在全国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多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40多项,荣获陕西青年科技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白求恩精神奖、省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全国侨联、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中省市荣誉和奖励30多项。
吴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他的带领下,眼科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和纠纷。
“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吴栋常说,不放手,这些骨干就没有培养的机会,人才不会被发现,但是放手并不是不管不顾,而是一步一步放,先是带着做,然后让他们上手做,自己做“助手”,等他们把技术完全掌握了,自己还要在场盯着,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直到他们能够独当一面,才算培养好了。
2010年,他被任命为医院管理业务的副院长。管理岗位并不是他所擅长的,但吴栋还是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延安市人民医院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临床工作上取得了突飞猛进,成功创建成为三级甲等医院。这棵树长高了,但还没有长粗长壮,我要做的就是补短板,在医教研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在吴栋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延安市人民医院成为延安大学教学医院,随后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点。同时,科研创新成果大幅增长,SCI论文发表、取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都实现了医院零的突破。延安市人民医院正在由单纯的临床医院向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三甲医院迈进。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吴栋的事迹影响了一大批有良知、有志向的专家,他们纷纷加盟到延安市人民医院,为老区人民服务。赵新教授就是吴栋四下西安邀请,被他的诚心和精神感动来延安服务的。“如果想赚钱,那就不要来,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延安是最好的选择!”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工作了6年多的赵新已经和同事们撑起了延安儿科医学发展的大梁。
除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这一职务,吴栋还是市农工党主委、市科协副主席,他的身上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他说:“党和人民对知识分子这样重视,我们更要对得起各方的信任,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