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思博海
“群众说事、法官说法”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新时期“十个没有”创建得到中央和省委关注,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集团“托管”经验得到国务院肯定,子长县“平价医院”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延安样本”,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得到住建部通报表彰……这些成绩是我市强力推行深化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敢于创新、勇于动真碰硬的有力证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改革要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改革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改革统筹部署,细化落实改革责任,深入开展督察问效,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厚积成势,为全市追赶超越注入了新的活力。
突出重点,“放管服”改革全面发力
2017年12月29日,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挂牌,将市级28个部门110项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审批,构建起“一枚印章审批、一个大厅办事、一支队伍服务、一个平台保障”的行政审批机制,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快捷、便利。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激活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棋局”,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愿景……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不断给行政权力“瘦身”。精简下放市级审批事项255项,取消6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涉及审批的中介服务事项19项,保留的35项全部向社会公开。
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市县区全部成立审批服务局,现有118项审批事项全部实行集中审批,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压缩65%。
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明确市级40个部门183项随机抽查事项,县区共2352项抽查事项,市县区均建立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信用监管平台,与39个省市级部门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切实把事中事后监管落到实处。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国家试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在国家12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缩减一半,60个工作日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再缩减一半,30个工作日完成,建立延安审批效能改革“6030”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80%的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推行限时办结、乡村干部代办等制度,安塞区在117个村设立便民代办点,市公安局宝塔分局实行“五取消11方便”户籍新政,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商登记保留前置事项32项,后置事项252项,在“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基础上,进一步整合49项登记备案事项,实行“54证合一”,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微信版营业执照全覆盖,群众办证实现“最多跑一次”。
通过一系列改革,优化了营商环境,维护了市场秩序,激发了市场活力,在打造行政审批事项少、审批效率高、创新创业环境优上迈出坚实步伐。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150万吨,清理取消涉企收费42项;健全政府债务管理预警机制,建成众创空间4家,引进新经济企业400家,实现收入22亿元;开展特色农产品后整理,农民全产业链增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32%;企业运行综合成本降低6.2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4268户,同比增长33.16%。
聚焦民生,社会领域改革多点突破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改革之初到改革深入,我市民生领域改革频次更密集,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数量更多,涉及面更宽,推进程度更深。
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中考制度改革,打破原来学校自行录取模式,实行全市集中统一录取,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56人以内。
普及十五年免费教育,市财政每年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1000万元,实施免费中职教育,实现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国家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市区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医用耗材费用和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释放改革红利3500余万元。
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全面完成46户市属国企改制任务,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3050户职工住房困难问题,3182名供养人员实现集中统一托管,完成45户改制企业资产移交,实现困难企业职工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实行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制度,推行公益诉讼,坚持民事诉讼“最后一问”制度,推行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完成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深化司法公开改革,健全司法办案制度,深化公安改革。
有序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落实“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制信访”,畅通“信、访、网、电”等多形式的诉求渠道,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来市赴省访分别下降15.8%和40.1%,化解信访积案410件。
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到司法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再到教育、医疗、社保、国企,一项项牵涉群众生活方方面面、涉及深层次调整的改革,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瞄准“堵点”“痛点”,逐一破题,精准发力,让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扭住关键,党建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深化改革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要坚持从严治党,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
为此,我市积极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坚持用“三项机制”管人用人,建立全委会票决正县职干部、实名制推荐干部制度,全市利用鼓励激励机制调整干部1727人,纠错容错机制调整干部54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
推行“找短板、补短板、换短板”制度,利用能上能下机制调整干部385人,让不担当、不干事的受惩戒,打破了不到龄、没犯错就下不来的惯例,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创新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推行重点工作“月通报、季讲评、专项观摩、督查约谈”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创新聚集人才体制机制,完善各类优秀人才评选及奖励制度,引导人才向基层、向艰苦地区流动。
完善基层党建制度,出台党务公开实施办法,明确党务公开的程序和方式,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形成严格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制定市属国企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明令禁止中省规定以外的一切职务消费,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同时,我市深化纪律监察体制改革,持续发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全面落实,纪委约谈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237次,诫勉谈话213次,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289人进行了问责。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建立巡察工作制度,加强纪委内设机构改革,推进派驻机构建设,今年以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51个,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888件,结案187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40人,移送司法机关36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延安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在今后的改革中,延安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牢记使命,高举改革大旗,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转型升级、追赶超越,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