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和路遥合影(资料照片) 延川县郭家沟村,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山村,最鼎盛时也只有13户农家,60口人丁;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院落,当年没有围墙,也没有“门楼”,有的只是脑畔上疯长的葛针和硷坡下细如羊肠的小径。这个小山村已经十年不住人了,只有苍鹰在空中徘徊,狐兔在地上跳腾。这几孔窑洞的同侪们早被抛弃,院子变成了山坡,土炕上长满了黄蒿。唯有这里得到保护,成了参观和瞻仰的地方。游客来自五湖四海,有的甚至远涉重洋。人们在追寻一个逝者的足迹,想借此来探索生活的真谛和人生意义。这位逝者名叫路遥,因了他,这个小山村名载史册,大放光彩。
见过许多的故居,这里对我震动最大;认识不少名人,这位对我影响最深。路遥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和我有过三十年的交往;路遥是我尊敬的兄长,他给过我太多的帮助。但是,此时此刻我不想说他的非凡,只想说他的平常。因为他的非凡扎根于平常,并且表现在平常。
路遥是个平平常常的人,和别的陕北人没有什么两样。走进“掏”地人的队伍,他是个拘劲后生;溶入赶集的人群,他是个精明的农民;促膝谈心时,他像个邻家的大哥;“红白事情”上,他甚至当不了“总管”,只适合烧火和洗碗。
路遥出生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庭,是陕北穷人中的穷人。父亲是农民,大伯是农民,爷爷是农民,由此上溯十八代估计也还是农民。权力和他家无缘,别说当干部了,认识他们的干部也非常有限;金钱和他家“死仇”,最稳定的消费是购买油盐,正月初一吃饺子的肉还得积攒半年。
就这么一个平平常常农家中长大的平平常常的人,现在有了如此“阵势”:横已声播四海,纵将名垂千古!为什么?原因在哪里?奥秘是什么?这是我最想说的问题。
据我浅见,路遥成功的奥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于寒门不自卑,不管站在谁面前谁能抬头挺胸;二是处逆境时不自馁,时刻保持着昂扬斗志;三是面对成就不自傲,任何成就和他的远大目标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四是为了目标敢舍弃,凡是与此无关的统统靠后;五是时刻不忘农家子弟本色,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六是重细节,只要是与总目标相关的事,小事也是大事,杀鸡也敢用牛刀;七是求极致,自己“走”的地方不能说“一根草也不长”,至少很难让人超越。
面对路遥故居,我感到无地自容。相近的年龄,相似的经历,都是农家子弟,都是穷人的儿子,为什么他能做到的,我做不到呢?是少了智慧吗?我觉得好像不全是,在投机取巧方面我好像比他还“聪明”。是囿于家境吗?肯定不是,我觉得我家比他家还穷得“稳定”。是起步时少人鼓励和指点吗?那更不是,他受过许多人的指点,我受过许多人和他的指点,至少还比他多一个人。那么我究竟在什么方面拉下了步子呢?以前有点糊涂,现在正在明白。
相比于他,我少了认定一个目标坚定不移的“定性”,动不动就会生出“这山望见那山高”的玄思,时不时就会犯“正劁羊就想剼狗”的灵动。相比于他,我少了为了主要目标放弃其他的目标的专一,总想“四面出击”,结果“八面崩溃”;总想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到。相比于他,我少了对自己的控制,他用小缺憾换来了大成功,我用小成就换来了大失败。他无论取得什么成就都淡然一笑,迅速踏上新征程,像一位正在攀梯登天的勇士;我哪怕发一篇“豆腐干”小文也要激动半天,像讨吃人捡到一枚“铜元”。路遥曾无数次提醒我:要向“好受苦人”学习,一上地畔捋起袖子就干;不要像“二流子”一样,还没“掏地”呢,就枕了镢头梦见自己吃“油糕”。当时不但不接受他的劝告,还以为这是对我的诬蔑;现在想起来那才是对症下药的金玉良言。虽然我年近六十,悔之晚矣;但仍贵朝闻夕死,要无鞭奋蹄。
面对路遥故居,延川县的年轻人应该好好想想,在为家乡出了这个“人物”自豪的同时,激励一下自己。面对李白、鲁迅的故居,仰望如泰山北斗,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这儿,不应该有这种想法,因为榜样就在面前。
面对路遥故居,所有的穷家子弟都应该想想,和路遥相比,你的困难有多大。我一直认为,对穷家子弟而言,同是缺点,自卑比骄傲更可怕。后者可能在进取中翻船,而前者只能就地“枯萎”。一个年轻人把目标定得大一点没有什么坏处:计划一天行二百里人,天亮前就会走出好几十里;而计划一天行五里路的人,太阳西斜时还可能在睡觉!
当然,每个都有自己的特定条件和具体环境,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百分,努力做到自己的一百分就是成功,就是完美;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路遥了不起,袁隆平更了不起,就着自己的实际选定目标是必须的。至于怎么样实现自己的目标,请记住路遥的体会: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因为力不会白出,汗不会白流;人可能亏人,但土地不会亏人。在这个社会上,尽管有不劳而的获的人,但那是少数,那不会长久,更重要的是那轮不上我们这些平常的人们。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像路遥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