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家·物语]
家乡的油糕
文/李小艳
  临年腊月,儿时熟悉的味道又从记忆深处飘出来,填满大脑、脾胃,舌尖上的美味变成了一缕乡愁。
  炸油馍馍、包年糕、蒸黄馍馍、酿米酒、炖肉、烧肉、酥肉、炸丸子……陕北人用简单的食材做出各式美味,从土地里到炕桌上,每一样食材都是精耕细作,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每到腊月,女人家围着锅台,要忙活整整一个月筹备年茶饭。顽皮的孩童也不愿去河滩里溜冰车、塘土坑里打滚,而是端坐在热炕头上,流着哈喇子,闻着、看着大人做美食也算是一种慰藉。
  陕北人婚丧嫁娶、孩子过满月、过生日都少不了油糕这道美食,过年,油糕也是必不可少的。油糕的制作通常要耗时三天才能完成,费时耗力。当年新收的糜子脱了皮,浸泡一夜,泡发到可以用手指碾碎的程度,捞起沥干,用石碾子碾成米粉。整个制作过程中,推碾子是小孩子唯一能参与的环节。妈妈时而跑回磨道给碾盘上添米,时而用簸箕把碾碎的米粉盛出来在笸箩上过密。我和弟弟搭伙推碾子,调皮的弟弟像赶牲灵似的,不断地吆喝着磨道里蒙眼推磨的驴:“驾,驾,快点,再快点,慢了打你屁股。”妈妈在一旁着急地哄劝着:“小心驴急了,踢掉你门牙!”
  糕粉碾好了,揉糕面是个力气活和技术活,通常都是男人家上手完成。要把几十斤糕揉得粘腻、光滑,面光、手光、盆关才算过关。陕北人受穷的时候,只有红枣泥一种糕馅。陕北常年干旱少雨,满山稀稀拉拉的没什么树头,枣树耐旱,是陕北标志性的树种,陕北的红枣也是出了名的甜。枣煮熟后剥皮去核,杵成枣泥,撒些红糖或者白糖增加甜度。馅料扮好后,用笼布遮盖,防止小孩子嘴馋,偷吃的不够量了。年糕通常包成元宝样的,饱含着人们对好日子的期盼。炸糕是做年糕的最后一道工序,用的是自家压榨的老麻油,榨出的油糕鲜香酥脆。就上猪肉烩酸菜,盘腿坐在热炕上,狼吞虎咽,吃得太快咽住了,赶忙喝口滚烫烫的米酒,甘甜舒畅!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临近年关,超市专柜陈列满了各式的年茶饭,米酒、黄馍馍应有尽有,标注的还都是品牌食材、精细加工,年糕的馅料也多了花样,有核桃芝麻馅、豆沙馅、红糖馅、蔬菜馅等等。精致的包装、各种添加剂、色素让食品华丽的外表下填满劣质,大街小巷开满了快餐店、土特产店,但是再多的花样,再昂贵的食材也吃不出陕北农村人纯手工制作的味道。“速食”时代、生活的便捷让年味也越来越淡。
  老家的姑姑打来电话:“艳艳,回来过年吧,今年收成好,仓窑都堆垛满了,新糜子都留着,回来给你炸油糕。”回到老家,回到亲人身边才能吃出让人回味无穷,久挥不散的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