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大棚种得好就能奔小康
  本报记者 思博海 方大燕 乔建虎
  “就靠承包的这5个大棚,今年我净赚了30万元,2019年我准备继续把这些大棚经营好,买房买车,奔小康。”1月31日,腊月二十六,46岁的杏河镇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前园子村村民闫怀雄高兴地对记者说。
  如今要奔小康的闫怀雄,谁能想到,去年还是一个贫困户。多年来,他的大儿子闫大宝一直患脑瘫,为了给孩子看病,他每年带儿子四处求医,不仅花光了原有的积蓄,还借了10多万元。
  2016年底,带着病还没有完全好的儿子,他回到了村上,面对巨额欠款,不知所措。因为生活实在困难,2017年被评为村上的贫困户。
  这时候,县编办主任王蔚恩包扶了他,与他交流后,得知他以前帮别人种过香菇、蘑菇,就建议他承包几个大棚,学技术,自己生产销售香菇和蘑菇。
  得知他资金困难后,王蔚恩帮他筹集了1万元,协调了5万元无息款,还帮他免费搭建了彩钢棚;镇上也补贴1.5万元,让他尝试发展食用菌。
  在各方的帮助下,2017年闫怀雄承包了5个大棚。闫怀雄深知承包大棚不难,但要管理好并不容易,既要科学种植,又要有实干精神。他积极联系镇帮扶干部邀请技术员专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平时,闫怀雄就在种植大棚中与蘑菇为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菌棒搭配还是种植设施的运行,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种植的蘑菇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害。
  2017年8月,闫怀雄从新闻上看到山东寿光蘑菇大棚基地,棚均收入50多万元,他带着管理上的问题,技术方面的疑惑来到寿光,几经周折才打问到这家蔬菜基地,却被门卫拒之门外。他就冷馒头矿泉水蹲坐在大门外,一蹲蹲了24小时,他的诚心打动了技术员,被邀请到园内实地考察,现场免费学习了一个礼拜。从山东寿光返回后,闫怀雄的管理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改过去小作坊或手工操作为集体化的机械操作,扩大了种植规模,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值效益直线上升。
  在他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学习下,2017年,收入15万元。尝到甜头的闫怀雄更加坚信在农村种大棚可以致富,拿出一部分收入的钱继续购买原料,制造香菇和蘑菇,同时,也坚持学习新技术、开拓市场。
  2018年,他还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代养了刘军、冯万章、闫广军等7个贫困户的菌棒,年底,给每个贫困户分了6118元。
  “别人帮助了我,我也十分愿意去帮助更多的人。”闫怀雄说。
  谈到明年的打算,闫怀雄说:“现在志丹生产蘑菇和香菇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市场有可能饱和;我打算再学习猴头菇、杏鲍菇、木耳的生产种植技术,逐渐尝试,争取掌握这些技术,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