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成熟的节目,走乡串户去表演 梁山村,地处甘泉县城西北30多公里外,由几个村子合并而成,人口多达两千人以上。每到年关,无论远离家乡的打工者,还是留守当地发展产业者,大家心心念念的大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能否有资格参加村上的文化盛宴——村办“春晚”。
追溯民间文艺兴起的缘由,凡经济发展与文艺萌芽的“神交”之处,总有一些令人感佩和神往的注脚和片段。记者走近了这群“演员”。
微信群里振臂一呼 脱贫户白丽丽要搞“春晚”
说起2016年的首届“春晚”,发起人白丽丽有些不好意思。
这事说起来也偶然,当她把突然有的办“春晚”的想法在村上的微信群里一说时,居然好几个人都报名,谈他们的表演节目和想法。没想到她的丈夫听后一乐,说要前期赞助一千块钱,不够花再找他。随即他们赶紧商量了十几个小节目,紧接着就是排练。亮相时还有模有样。当年“春晚”于大年初三在村子的文化广场上开演,包括道具、化妆什么的,都他们自己搞定。看稀奇的人多得超乎想象,一千多人把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演员们个个都是破天荒头一次上台,紧张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或笨或拙的表演,给大家带去了欢乐,感觉很美妙,似乎有了当“明星”的感觉,很受人尊重。“前几年,我家还是建档在册的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后,我家发展养牛产业,2014年脱了贫。如今,规模已达40头,光景是越来越好了。脱了贫,我心里亮堂了,就更加喜欢唱歌跳舞找快乐。”白丽丽说。
“春晚”头一年,缺憾好多的,到第二年就好多了。他们根据村上存在的现象自编自演了小品《吃救济》,突出吃救济为耻,自力更生为荣,教育大家勤劳致富。“以前贫困户想要发展资金难、项目难、技术难,可如今政府产业送上门,资金送到手,再脱不了贫,那还怎么活到人前头呢?”白丽丽说。
另一个好评不断的小品是《老汉老婆逛延安》,至今,其主创演员都感恩这样的平台和机会。
小品演员彭平说,他连续几年演小品,一开始很紧张,随着几年历练,变得从容自信了。他在外地谋生,可每年这个时候,他就回来给大伙表演。年年都有新作品,还得加把劲,他说不能叫他的小品被淘汰。
其间,也有一些反对的杂音,比如说,那整的是些啥啊,土不土,洋不洋的。白丽丽说,其实这也是对他们的期许和鼓舞。如今,乡亲们的鉴赏水平提高了,但只要他们的节目反映的是自己身边的事,就有看头,就会受到欢迎。从最初的模仿,到越来越接地气再现生活,这都有一个过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春晚”已成当地名片
彭秀珍的女儿吴连花家住延安,颇具歌唱天赋,村办“春晚”正好给了她一展歌喉的舞台。几年来,作为一员“大将”,她早早归队参加排练演出,把最美好的歌声和祝福送给这片眷恋的家乡热土。村民高起世的女儿家居县城,一到年关她同样赶回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参加村上的节目排练。今年她有点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归队,可也在腊月二十八赶回来参加大年初七大秧歌表演的排练。对此,白丽丽感慨:“目前,‘春晚’微信群里不缺乏参与者,骨干力量就有8到10个,还有20个左右的储备力量,拉起一台晚会,没有啥压力。”她像个真正的导演,自信满满。
村党支部书记艾升明对记者说:“以前村上搞个活动,没人参与,自从举办了春晚,村里要有个活动,微信一发,呼应者四起,我们现在还要考虑你演出水平咋样,‘露脸’也得有点真本事。咱们的好节目,还希望推广到县上、甚至市上呢。”他介绍道,梁庄村的文艺活动离不开县文化部门、镇上领导的大力支持。石门镇组织委员兼包片领导李丹不仅协调资金、道具、化妆、指导等,甚至直接参与到节目表演中。
当过几年主持人的刘伟感叹道:“春晚”虽是群众自娱自乐办起来的,但一年比一年有创新,一年比一年令人吃惊。”有些村民把他们表演的视频上传网络,几乎都变成了“网红”。
今年,该村从村民生活中彩礼的演变筹划小品《说媒》,诉说农村观念和文化的演变,颇有创意。该村第一书记县电视台干部胡金飞介绍道,自己有这样的职业便利,为村上的春晚协调相关事项和物资,办好村级“春晚”他也乐于奔忙并乐在其中。
现在,该村的“春晚”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本色演出中,传递的是别样的乡情,已然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名片”。
产业发展催生文化现象 文艺热土涵养内生动力
村办“春晚”,只要你够行,人人可以“露脸”、个个可以一展才华。如何办好一台村上的“春晚”,成了全村人都关注的一件大事。从2016年起到今年,算是连续三年筹备“春晚”了。每一年都有新亮点,水平越来越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梁庄村的“春晚”越办越有底气、越办越有信心。
李丹介绍道:“梁庄河文化现象的萌芽是基于村上山地苹果、大棚蔬菜、油用牡丹、水坝养鱼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二者相伴而生,一体两翼,相辅相成。通过这几年对文艺的培育和扶持,改变了我们的观念,真切地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威力和重要性,初步尝到了甜头。比如打麻将的人少了,不务正业的人少了,邻里纠纷少了,一门心思谋发展,心齐了,干劲大了,信心足了,人气旺了,党和政府的诸多扶持项目也为此而倾斜并落地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趁着现在村上超高的人气,要把大家的心劲聚集在发展产业上来,让经济和文化资源整合并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县里和镇上正在谋划,希望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一点点地做起来,村民就有了更多的收入渠道。”
从长远来讲,文化现象或者说萌芽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条艰辛之路。但可喜的是他们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在县、镇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看见作为包片的乡镇干部,整天和群众泡在一起,看到乡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就有说不完的高兴。这就好比沉睡的土地一旦苏醒,就会散发出无限的力量。
■记者手记
鲜活的艺术细胞,终将会流淌成河
本报记者 杜方远
在通往梁庄村的路上,川道里的大棚一座挨着一座,有些老人在大棚顶上拉盖草帘子,见不到闲人,安静的叫人有些不习惯,偶尔从田间地头飞出一只叫不出名的小鸟,吓人一跳。很难想到,在这片宁静而安详的家园里,会培育和涌动着艺术的神韵。人们默默地创造自己的生活,也创造着属于自身的大众文艺。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这一群群众演员里也会长出参天大树,寻找到属于他们的更大的舞台,纵情歌唱,歌唱奋斗者的心声,歌唱美好的生活。
现在,梁庄村2019年春晚再一次成功举办,更让人钦佩的是村民们的创新精神,他们早已不再满足于模仿,而是从身边发生的故事中提炼有价值的艺术灵感,创作出质朴鲜活反映他们生活的小品,带着泥土的芳香和温情,是那么的自然,是那么的亲切。让村民们在自娱自乐愉快心身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感染。梁庄村春晚再一次说明了:艺术,只有深深扎根于生活,才有活力,才有生命,才能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共同激荡成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