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蟠龙镇: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通讯员 刘英英 本报记者 王爱荣
    ●红葱成了群众致富新产业(资料图片)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在这奋斗的春天里,宝塔区蟠龙镇兴产业、重文创、抓建设,在“党建+”模式引领下描绘民富、村美、人和谐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强抓产业促民富
  春节出游成为延安人的新时尚,蟠龙镇也得益于丰厚的历史资源和政治资源优势迎来不少周边游客,加上当地的各种新春庆典,呈现出一片暖意融融新景象。
  为传承好红色基因、铭记光辉历史,蟠龙镇创新构建“党建+旅游”模式,重点打造以蟠龙战役旧址博物馆为主,烈士陵园为辅,蟠龙老街遗迹为依托的新型观光旅游目的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咚咚咚……”在风靡宝塔区的玉皇庙贵客烩菜馆里,老板李海红熟练地在厨房里忙碌着,洗菜、切菜、下锅,有条不紊。
  李海红经营烩菜已经28年了,因味美、质优店里经常座无虚席,据他介绍,每日客流量都稳定在100多人,生意很是不错,2018年烩菜馆纯收入50余万元。
  李海红家的烩菜馆在玉皇庙只是其中一家,这些烩菜馆名号的打响得益于全镇旅游产业的打造,以及子姚路快速连接线项目和瓷窑沟煤台项目的辐射带动。接下来全镇将以此为基础,做大做强205省道沿线餐饮业和农家乐,全面打响叫亮“玉皇庙烩菜”餐饮品牌。同时,在煤台周边协同发展住宿、娱乐、休闲、物流等新型产业集群,在张山圪台大力开展葡萄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延伸致富增收链条。
  在农业产业方面,蟠龙镇利用充足的土地资源,计划今年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新村。
  全镇预计新建大弓棚50座;以刘坪为中心建成500亩黄芪示范地;以张山圪台为中心,提升1000亩葡萄示范园,以鲁屯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卧虎湾、崖底、庙沟村,建成1000亩红葱示范园;以山尧则流域、庙沟流域等为重点,建成1万亩现代果业生产基地。通过发展规模经营,打通网络销售,让农民长期稳定合理分享全产业链收益。
  蟠龙镇积极推行“党建+农户+合作社”“党建+农户+公司”“党建+农户+景区”等模式,按照“长短结合”的思路,扶持帮助农户在大弓棚种植、果园管理、葡萄提质、红葱间作等四大长效产业中选择发展其中两项产业,充分用好结对帮扶资金和产业小额贷款,发展当年能见效的短平快项目,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实现长效增收不返贫,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值增效。
  同时,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村土地闲置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利益。
  文明建设促和谐
  安全、刘易的奉献精神影响着一代蟠龙人,为大力弘扬最美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全镇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镇党委、政府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融入机关文化和乡村文化,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蟠龙、建设蟠龙的热情和干劲;并充分利用好蟠龙战役旧址博物馆,铭记革命先烈,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全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健身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全镇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一方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另一方面深化“七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田园”活动,构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模式,以法治抓引领、德治重教化、自治强管理为措施,激发党建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基层合力,形成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