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乐 通讯员 徐志全
春天,是草木萌芽、万物勃发的季节。走进距吴起县城约一公里的大吉沟,褐色的干枯草木下冒出点点新绿,令人惊喜不已。在这个山沟里,坐落着一座国家级展览馆——全国退耕还林展览馆,展馆墙上醒目地写着:“封山禁牧从吴起开始,退耕还林从延安走向全国”。
据展览馆负责人齐居义介绍,这个地方过去是个烂泥沟,一下大雨就会引发洪水,导致一片狼藉。生态建设启动以来,山上的耕地变成树林,沟道两边种上了沙棘等经济林木,沟道里还建起了淤地坝,短短几年里这片荒芜之地重新恢复了生机,如今已成为吴起居民休闲的第一场所。
近年来,吴起县始终把生态立县作为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一盘棋”思想,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县城环境联合执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催生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幸福新吴起。
退耕还林,山川大地更鲜活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当天,吴起县林业局在吴起县长征广场开展了植树宣传活动,工作人员一边向居民发放宣传图册,一边讲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及森林防火、树木病虫防治等知识。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又学到了很多植树造林方面的知识。作为吴起人,我一定要带头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家乡。”吴起街道居民侯智说,通过退耕还林,吴起从县城到乡村变化都非常大,到处山清水秀,空气也特别好。
在吴起县,和侯智一样想法的人很多,他们感恩于退耕还林政策为家乡带来的好处,也为家乡赢得“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的美誉自豪不已。
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吴起县涌现出了许多“植树英雄”。55岁的闫志雄就是其中之一,他参与并见证了家乡由黄到绿的巨变。
从1998年起,闫志雄就带领群众上山种树,从老家南沟村的坡地到吴起县的山山峁峁,哪里树少他就往哪里跑。2000年后,闫志雄带头成立了吴起县林海责任有限公司,探索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造林之路,成了全县植树造林的标杆。退耕还林以来,吴起县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目前,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约220万亩,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9.1亿元,22876户105426人享受政策,人均领取补助资金18117元。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结合试点示范县”“退耕还林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荣誉。
防治污染,生态环境更美好
让山川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让天空澄澈碧蓝、空气清新,让河流清澈见底、鱼儿欢畅……这是每个吴起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美好憧憬,也是建设美丽吴起的美好蓝图。
为此,吴起县推进全域治理,全面打响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战役”,全力做好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对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实施煤改气项目,推进县城雨污分流及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建立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修复工作,加强输油管线、井场等重点部位监管,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
吴起县环保局局长贾鸿安介绍说,2018年,吴起县环保系统共出动2069人次进行环保检查,查处违法行为108起。同时,获得监测数据4500余个,上报各类监测报告118份,圆满完成了各类监测工作任务。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红色吴起一改从前环境问题突出、污染防治困难重重的状况,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2018年,吴起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4天;绿色版图继续推进,新造林6.2万亩,补植补造10.4万亩,井场道路绿化率达95%;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全面完成,投用13个快渗式污水处理站,劣V类水基本消除。
加强整治,生活环境更清新
说起当地人居环境的变化,吴起县白豹镇王湾村村民齐仁柱最有发言权,“以前家家户户的垃圾都往水沟边倒,离很远那臭味儿就直往鼻子里钻。特别是到了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经过几次集中环境卫生整治,水沟里的垃圾终于被清理掉,让家住水沟边的齐仁柱一家愁容不再。
“村里有环卫工人随时打扫卫生、清运,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路旁、院里到处都是各种花花草草,看着舒服极了。”村民马贵富感叹道,现在村里越来越美,大家还用上了方便舒适的无害化水厕,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
王湾村的美好生活得益于吴起县大力开展的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最美吴起,吴起坚持将绿化、治污与环境卫生工作协同发展,特别是2018年以来,该县在城区、农村、主干道路、农贸市场、河道渠道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着力营造清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
如今,放眼望去,吴起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山变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更宜居了……移步易景,风景如画,群众舒心,笑颜如花。新的一年里,吴起县环保人将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保问题,让家乡“颜值”更高、让群众过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