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黄帝手植柏:见证华夏五千年文明
陕西日报记者 艾永华
  桥山永翠,古柏长青。4月1日上午,黄帝陵景区内鲜花怒放,游人如织。
  进入轩辕庙,一棵古朴雄壮的柏树赫然眼前:树枝如虬龙在空中盘绕,树干粗壮、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枝繁叶茂。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黄帝手植柏’。当地人这样形容它:‘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七个人手拉手还合抱不拢树干。”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这棵古树,见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变化……”
  黄帝手植柏高19米,下围11米,属于侧柏树种,相传是由黄帝亲手栽植,约有5000年的树龄。黄帝手植柏是珍贵的活文物,是黄帝陵景区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27个国家后,来到轩辕庙观此树,惊叹于这棵柏树的粗壮与古老,赞誉其为“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此树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称之为“世界柏树之冠”。
  “轩辕黄帝15岁被拥立为部落酋长。他开疆拓土,合炎帝、并蚩尤,统一各个氏族部落,建立了华夏民族历史上最著名的强大氏族部落。”苏峰说,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以高超的智慧、超凡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制衣冠、造舟车、定算数、创医学、定音律,重农耕、养蚕桑,发明了指南车,建立了夫妻制,结束蛮荒懵浊,开启了文明先河,被后世尊为奠基文明、肇造华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是由黄帝纪元开始。
  在黄帝手植柏下,苏峰对记者讲述着五千年来的历史传说。相传,黄帝合并各部落后定居桥山。部落成员在黄帝教化下,伐木取材,用于生火筑屋,开始文明生活。大量的砍伐,致使桥山周围的林木日渐减少。突遇暴雨袭来,因生态失衡导致山洪暴发,人们遭受了巨大灾难。灾难过后,黄帝召集部落成员说:“今后再也不能任意砍伐树木。如果再砍伐下去就没有森林了,到那时我们靠什么生存?我们要上山种树,等到山上覆盖林木,我们才能永久安居。”黄帝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此树就是生长了五千年的黄帝手植柏。从黄帝亲手栽树时起,植树造林就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陵人,苏峰对轩辕黄帝有种天然的崇敬与亲近。“在黄陵这片土地上长大,你很难不去热爱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这里是所有炎黄子孙永远的家。”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的苏峰潜心研究黄帝文化近30年。他对轩辕黄帝的思想有着独到的理解: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开创文明,光照千秋;像月亮一样团结所有部落,凝聚力量;像大山一样厚德载物,引导民众农耕劳作,实现自给自足;像大河一样容纳百川,汇聚黄河流域文化源泉,铸就华夏文明之根基。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创造、奋斗、团结、梦想’是黄帝精神的主要内涵。”苏峰表示,我们要缅怀先祖恩德,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钢枝挺硬骨,铁甲抵严寒。阅尽兴衰事,从容向长天。沐浴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黄帝手植柏依然苍翠挺拔、根深叶茂。树干上的累累斑痕,似乎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微风轻拂,那嫩绿的枝叶轻轻摆动,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