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的继父如亲爹
  李亚红
  继父今年91岁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每次从陕北老家回来,我更加惦念他,时常想起他如亲生父亲般的养育之恩。
  继父石润才,出生在陕北子长县的一个小山村。他的幼年经历了共和国发展的最艰难时期。继父从七八岁开始,就给村里的富人家放羊,每天挣来一合米养活生病的父母。13岁时,为追回跑散的羊群,继父失足跌入一口废弃的深井中摔断了右腿,但家有卧床不起的父母需要他养活,他不得不又拖着残腿,帮雇主家弹棉花维持生计。父亲人勤快又老实,深得老板赏识,弹棉花的老板将父亲介绍到我们村上那家县里停产的焦炭厂看管仓库,期间,继父一个人守着已经停产的焦炭厂两年,硬是没让焦炭厂丢失一砖一瓦,在经济诱惑面前,正直的他丝毫不为所动,他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损害国家财产和利益的事情。因此,父亲深得焦炭厂老板信任,被推荐招工进了延安玻璃厂,从此有了正式的工作。
  继父是在我两岁时走进我的生活的。我一岁时,父亲在农业学大寨开山造田的劳动中,因一次事故不幸去世,留下了爷爷奶奶、母亲、姐姐和我。继父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走进了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据母亲讲,当时继父进我家颇费周折。继父长母亲16岁,因为当年摔断腿后身高不再长,只有一米五,比母亲矮了一大截,又没文化,工作还在外地。母亲一开始坚决不同意,后来在村支书的介绍下,以及村上认识他的人对他的夸赞下,母亲渐渐了解了继父,并被他的为人感动,才最终同意了这门亲事。
  可以说,继父带给我的所有记忆都是完美的。继父将我和姐姐视如己出,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一直觉得他对我的爱就如生父一般。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过年,因为继父每年从延安回来过年,总要给我和姐姐买新衣服、各式各样的糖果、各种颜色的橡皮筋,各种好玩的玩具。冬日的午后,我和姐姐一边坐在炕头上将继父买回来的小珠子一颗颗串成手链,一边听他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继父讲得最多的故事是他小时候家里太穷,上不起学,但他渴望读书,曾在放羊时偷偷在学堂的窗户底下听先生讲课的事。继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故事,悄悄萌生了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的信念。
  继父到了我家后,母亲又生了弟弟和妹妹,但继父从未冷落过我和姐姐。小的时候,弟弟淘气,四个孩子经常会因为吃饭或学习等一些琐事吵嘴打架,但继父从来没有袒护过弟弟妹妹。在继父的呵护下,我们享受着有爸有妈的天伦之乐,爷爷和奶奶也在继父的悉心照顾下颐养天年。继父用他的忠厚、善良、无私、大度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多少年来,我们家庭气氛和谐温馨,四个孩子互相关爱、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曾被县里评为“五好家庭”。
  继父还一直是我们家庭的骄傲。从我记事起,继父年年被评为延安玻璃厂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党员。很多年后,我们家还保存着奖给他的搪瓷脸盆、毛巾、暖水瓶等各种奖品。家里有一块白底红花的毛毯是继父获得省劳模的奖品,母亲一直舍不得用,每年都拿出来在太阳下晒一晒。这块毛毯成了我们的传家宝,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像继父一样努力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忆中,继父对我影响最大、让我终生感恩的三件事情是为我上高中搬家、上大学时给我送钱以及给我带孩子鼓励我读博。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离开乡下到县城上高中,每天骑5公里的土路去上学,很辛苦,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继父决定在城了租房子,举家迁往县城。回想当年,继父已经病退在家,工资很低,搬到城里,房租、吃饭等各种开销一下增加了很多,但是继父毫无怨言,每到冬天,都把我的房间烧得暖暖的,等我下晚自习。三年高中生活,继父从未间断,只是鼓励我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为了贴补家用,继父开始拉着手推车,走街串巷收废铁,然后将废铁卖到炼钢厂赚取差价。一个一米五个头的人,拉着上百斤的废铁,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知道继父挣钱不易,我很少向他伸手要钱,但他知道我爱看书,每个周末,都要硬塞给我两块钱让我去买书,他说不管多么辛苦,他都要让我安心上学。
  大二的时候,我有了考研的想法,我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了父母。过了一个星期,继父来到学校给我送钱。我很诧异,我说我的生活费还没有花完,可继父坚持放下说我学习辛苦,要注意营养,不要舍不得花钱。看着继父步履蹒跚的背影,我早已是泪流满面。
  硕士毕业后,我留在西安一所高校工作。随后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女儿。女儿一岁半时,我又考上了外地的博士。当时我很纠结。继父仿佛是知道我的为难,他再一次鼓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到西安给我带孩子。一带就是三年,每天不辞辛劳,照顾着我的爱人和孩子的饮食起居。他对我女儿疼爱有加,一米五的父亲每天把她从六楼背上背下;与我爱人和谐相处;与邻里相处也很融洽。尽管我没有在家,但女儿在这种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性格积极阳光。
  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人,在耶鲁大学读书。我们家已是四世同堂,发展成了一个有二十口人的大家庭。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是在我有能力孝顺父母的时候,父母还健在。
  写下此文,在感恩继父的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看似平凡弱小的老人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