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信心,激励全民支持疫苗接种,保障儿童健康,今年的主题是“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强调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我们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政策已经有40个年头了,这一重要的预防性举措对于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进一步宣传好这一主题,记者采访了延安市、区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延安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李延英说,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疫苗可预防疾病得到有效控制。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从4苗防6病发展到如今的14苗防15病,通过大规模的接种疫苗,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在1979年成功消灭了天花,2000年消除了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麻疹、流脑等许多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下降至0.32%,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较1992年相比下降了97%。这是免疫规划实施40年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开展预防接种的原因。
如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与预防疾病作用无关的机体反应。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的预防接种过程之中或者之后发生的或诱发的,因疫苗固有性质引起的,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健康损害,称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2种。发生不良反应是正常的,与疫苗本质的特性和受种者个体方面都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说和儿童健康状况、免疫功能不全、过敏体质都是有关联的。
李延英说,从全市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般反应,主要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只要经过适当对症处理,一般都无严重后果。预防接种后如果发生一般反应,如发热、接种局部红肿、疼痛,可以不予处理,3天内可自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退热药和局部热敷。局部热敷可用清洁毛巾,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若体温较高(38.5℃以上)且持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儿童接种疫苗要注意些什么?
宝塔区疾控中心主任刘鑫提醒大家,接种疫苗前,家长最主要的是应该确定孩子的健康状况,比如有没有发热、拉肚子、咳嗽等症状,以便在接种时告诉医生,作为能否进行预防接种的参考。
儿童预防接种八不宜:一是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二是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湿疹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三是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四是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五是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六是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七是正在腹泻的儿童,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八是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儿童,不宜接种。
接种疫苗前,家长要给孩子洗洗澡,换上干净衣服,携带《预防接种证》,向接种人员说清楚孩子的近期健康状况和上次接种疫苗后是否有什么不良反应,经接种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接种疫苗后,切忌立即离开,需要在接种门诊休息30分钟,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反应方可离开。回家后要避免孩子剧烈活动,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多喂些温水,注意保暖,接种疫苗当天不能洗澡,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如孩子有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该立刻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