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昔日的“干柴棒” 今天的“聚宝盆”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回眸
    ●果农把刚摘下的苹果放在篮子里
    ●洛川县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鲜果工厂车间,从国外引进的4.0选果线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思博海 通讯员 杨桦 杨帆
  “1947年,延安洛川是陕北出名的穷县,一位叫李新安的农民到河南引进了苹果苗。种植10年后,李新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这个创举,让苹果成了今天陕北农民的‘摇钱树’。”
  如今,俯瞰洛川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满目都是苹果,5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农民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在洛川,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农民收入95%来自于苹果产业;60%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12%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76%的农户拥有小汽车。经过70多年的努力,洛川县真正实现了一县一业、一业脱贫、一业富民,成为产业富民的典范。“洛川苹果”也已经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
  小毛驴驮回200棵树苗
  说起洛川苹果,就绕不开李新安。
  1919年,李新安出生于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被原国民党106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屈伸派到河南灵宝一果园当学徒,学习苹果栽培技术。1947年,在纷飞的战火中,归乡的李新安用一头毛驴将自己精心培育的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
  当时的乡亲们甚至连苹果树都不认识,嘲笑李新安:“这年头种庄稼都得饿肚子,种这些‘干柴棒棒’能当饭吃?”甚至他在前面栽树,他二叔就在后面拔树,说他“尽是胡闹哩”。李新安只能与二叔分了家,用所得的六亩七分地建起了洛川县第一块果园。
  1953年,李新安的果园进入丰产期,产果5000余斤,李新安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有钱人”。为了推广自己的经验,他赶着毛驴驮着苹果走乡串村,打着快板叫卖苹果,鼓动大家栽果树。之后,他自掏腰包在村里办起了洛川县第一个果树栽培学习班,为该县培训了大批果树栽培技术人员。
  1957年4月,李新安被推举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回到家后,他挑选了4箱苹果寄给毛主席,中央办公厅回信称“在陕北高原发展苹果是一个创举”。
  在李新安的指导下,全县兴起了大队、生产队建果园的热潮,先后有50个村子建起果园,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县”。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洛川苹果在栽培规模、技术、品质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开始在国内声名鹊起。1974年5月,洛川“新红星”在全国外销苹果基地鉴评会上五项指标中有四项及总分均超过号称“世界水果王牌”的美国蛇果,获全国第一。
  1983年5月,李新安积劳成疾溘然长逝。洛川县将县城中心公园以“李新安”命名,并将李新安故居所在地阿寺村打造成“中国苹果第一村”,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苹果之父”。
  像对待孩子般照料果树
  李新安的一小步,成就了洛川苹果发展的一大步。
  2016年10月12日,在洛川县举办的首届世界苹果大会上,“傲娇”的延安苹果让世界惊奇。国际园艺学会主席罗德里克·德鲁参观了延安山地果园、品尝了苹果后,竖起大拇指称赞:“延安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把果园管得这么好,特别震撼,堪称楷模!”一位来自法国的教授说:“搞了几十年的苹果研究,在中国陕西延安,第一次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苹果。”
  “洛川苹果”的名扬世界和果农对果树悉心的管理密不可分。
  5月7日上午,洛川县石头镇吴家庄村果农张王学正拿着剪刀修剪树枝。他一手持剪刀,一手扯树条,快速娴熟地将枝干剪下。整个过程中,他需要不时抬头、弯腰。这一亩果园,共有60棵果树,每一棵,他都要重复同样的动作。不一会儿,上了年岁的张王学就有些吃不消了,累得气喘吁吁,汗水顺着发尖滴落。
  57岁的张王学种植苹果已有30多年,这其中的艰辛,他早已习惯。“修剪4亩果园,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干活累了,我就在树荫下坐一会儿,再继续修剪。中午回家吃饭一般得1点左右。”擦了把汗水,张王学说。
  “种苹果不是个容易活,要像照料孩子一样细心!”张王学说,在洛川,人说开春三件事:剪枝、刻芽、刮树皮。通风、见光、透气,以保证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如果不剪枝,任枝条肆长,果树就只会长枝条不长苹果。果农往往都是逐棵逐枝进行修剪,反复几次,才能完成一整套工序。
  果园里到处都是像张王学般忙碌的身影。所有果农,都严格按照2014年县上出台发布的《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规范操作,从苗木培育、建园栽植、标准化管理、苹果营销等流程上实现了标准化管理,生产出来的苹果走上了“上户口,带皮吃,论个卖”品牌发展之路。2016,洛川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苹果产业体系目标,启动“洛川国家苹果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光明之路。
  “摇钱树”下的新故事
  目前,“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已达72.88亿元。品牌化战略,让洛川苹果越来越自信地笑傲市场。
  “以前我们这里也种苹果,但一到成熟季节很少有人问津,价格也上不去。现在,我们的苹果品牌打响了,每年苹果还没有采摘,果商已经成群赶来预订苹果,价格也很好。”洛川县老庙镇板胡村村民杜景奎喜滋滋地说。
  何飞杰是洛川县老庙镇板胡村的村民,因苹果卖得多成了该村的名人。一年时间里,他网销洛川红富士苹果300多吨,实现销售额240多万元。“我们这儿的人能富起来全靠苹果!”何飞杰说,他种过地、打过工,最终回到家乡做起了苹果电商,把当地的好苹果收购,通过网络向其他地区销售,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
  “洛川苹果”品牌的不断升级,不仅让洛川果农的钱包鼓了起来,也带动了延安其他12个县区的果业发展。截至去年8月份,延安13个县区全部进入“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行列,成为陕西第一、全国第一。
  每天早晨10点半,在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主播裴小芳都会在淘宝上直播销售洛川苹果。算上裴小芳,公司共有4名主播,都是从洛川招聘的本地人。“从去年11月开启网络直播以来,我们公司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都有线上直播,仅淘宝粉丝就有3.3万人,直播销售量基本可以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裴小芳说,网络直播相比原先的网络销售,更加直观,符合现代消费潮流,减少了很多售后问题。现在公司至少开4场直播,每个平台观看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
  洛川县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苹果销售及出口为核心,集苹果种植、收购、加工、冷链储藏为一体的苹果全产业链运营企业。自去年9月份投入使用了4.0高端智能选果线以来,依靠精细化的分选标准,不仅让原来单一的产品模式发展成了16个等级的产品,不到一年的时间,客户群体较以往也有了较大幅增长。目前,洛川全县已引进建成4.0智能化分拣线9条,累计建成选果线42条,苹果分级分批采收达到90%,分级分选能力居全市首位,建成冷气库3.77万吨,冷(气)库总贮藏能力达到50万吨。
  “选果线效率高,每小时能筛选5到6吨苹果,而且通过选果线分级分选,洛川苹果品质的把控更精准,每公斤价格至少提高2元以上,现在许多高端超市将智能选果线设备作为考察供货企业的资质条件之一,可以说,智能选果线为我们打开了更多高端市场的大门。”公司负责人薛云峰说道。
  从传统的田间地头销售,到进军高端市场、搭乘“网络快车”,从单一的苹果种植到开发出苹果醋饮、苹果脆片、苹果花茶……近年来,洛川县积极推动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果农和企业都在不断地尝试延伸苹果产业链,用洛川苹果撬动了全县经济的杠杆,苹果已渗入到洛川经济的每个角落,洛川依靠苹果真正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
  目前,洛川苹果已经在32个城市建立了直销窗口,出口澳大利亚、阿联酋迪拜、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取得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30余项冠名权,荣获各项大奖。2018年洛川全县苹果总产量90万吨,苹果产业总收入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达到万元以上。“洛川苹果”的故事,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成功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