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合作社“托管代养” 老百姓喜发“羊财”
  本报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白冰
  从养到卖全部是合作社代理,贫困群众坐等分红发“羊财”。眼下,这种好事就发生在黄陵县隆坊镇兴农果业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里。
  兴农果业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黄陵县隆坊镇兰寨子村,主要生产经营湖羊繁育养殖、生肉出售,为社员提供湖羊养殖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近年来,该合作社按照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湖羊联盟”的形式,在贫困户基本无风险的前提下,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贫困户成“股东”
  走进合作社养殖场,高标准的自动化羊舍、科学规范的消毒室、宽敞的草料储存库,羊舍内的每一圈湖羊都“分门别户”,一块块写有编号、贫困户姓名、所属村组、托管资金和托管数量等信息的蓝色牌子挂在圈舍门口。有人进入,圈舍内还会响起悦耳的音乐。
  “湖羊胆儿小,有陌生人来就给它放音乐,可以安抚情绪。”合作社负责人张步芳说起湖羊满眼笑意。
  57岁的张步芳种过苹果、开过果袋厂。2016年,养了两年多白绒山羊的张步芳,又急着寻求新出路,“绒山羊的价格、产值、出肉都有局限。”
  有一次,张步芳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听课时,听到专家介绍湖羊的养殖特点和市场后,他认为这是一项颇具前景的产业,马上和朋友前往铜川、兰州、浙江等地考察。最终,他们在浙江湖州找到一家合作社,以每斤22元的价格买回200只湖羊。随后又扩大规模,发展到800余只。
  随着规模的扩大,合作社的资金需求量也增大。2017年,张步芳来到镇政府寻求帮助,希望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让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这样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也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缺口。
  带领乡亲们一起发“羊”财,是政府给出的建议,也是张步芳的想法。这意味着,无论合作社是否赚钱,他都要拿出资金作为红利分给贫困户。生意如果做得不好,自己就是鸡飞蛋打。
  思量再三,张步芳最终决定吸纳当地23户贫困户每人2万元的免抵押贴息贷款作为入股资金,每户购置湖羊18只,由合作社进行托管,每年每户分红达4000元。
  “无论合作社经营状况如何,贫困户是‘旱涝保收’,不承担任何风险。”隆坊镇组织委员张嘉琪说。
  为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效益,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利益廉洁机制,推动产业扶贫进程,2018年,隆坊镇又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注入合作社,将财政专项资金量化给产业薄弱的30户贫困户,按照每股1万元分配到户,每户每年实现分红2000元。
  湖羊成增收“法宝”
  湖羊养起来了,怎么卖出去?能不能挣钱?贫困户心里没底,这是合作社最担心的问题。为此,合作社与湖羊联盟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保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去年我们实现销售收入70万元。现在,我们的规模已经达到1400只,一只羊的利润大约是700元,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张步芳对湖羊产业充满信心。
  如今,湖羊产业越做越大,贫困户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我没有多余的精力养羊,把这羊交给合作社,又省事还有钱赚。现在分了一年半的红,有3000块钱呢。”贫困户张双全以1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入股托管,2018年他的分红刚好给孩子上学报名,还留下了生活费。
  “现在我们务果园、打工互不耽误,也不需要操心喂养防疫,坐着就能领到分红。”张双全说。
  西寨子村“五保户”兰小勇,因残致贫,一年到头打零工生活,无固定生活来源。加入合作社一年半后,已经分红6000元。对兰小勇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我身体不行,没有劳力,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当上了股东,没有风险,还有了固定收入。”
  湖羊养殖不是一项单独的产业,羊吃什么?羊粪怎么处理?上下游产业都需要构建。为此,对不愿意从事养殖业的贫困户,合作社积极发挥作用,实施粮改饲订单农业,与冯河、刘家河两个产业相对薄弱的川道村,签订玉米青贮种植协议。通过订单收购,既保障了湖羊的饲料供给,又使这部分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同时,隆坊镇还是黄陵县的苹果主产区,羊粪又是天然的有机肥,随着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推进,合作社产生的羊粪全部被果农采购使用,实现了农业产业循环发展。
  在张步芳的带动下,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湖羊养殖的发展前景。今年,隆坊镇鲁村、下常村,阿党镇程村相继建起湖羊养殖场,向兴农果业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订购羊子700余只,铜川市金锁关镇订购300余只。
  “湖羊的圈舍、棚都是我帮忙联系给建的,每只羊按1750元的价格销售。养殖场马上就建好了,到时候把羊送过去,2个月就能下羊羔。”张步芳高兴地说,从饲料种植到养殖到市场是一条产业链,只有把大家都带动起来,才能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