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军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大历史节点时刻,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于今年5月15日延安首映,立刻引起了延安人民的强烈反响并热播于全国上下,深深地震撼、激励、感染着每个人的心。影片以1973年6月9日身患重病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牵挂情怀,回到阔别26年后的延安,在22个小时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为主线,再现了总理与人民的鱼水情深,血肉相连之情,烘托出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和总理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电影始终在温馨、感人、催泪、震撼、励志的情绪空间中让人情思飞扬,让人们对敬爱的周总理更加充满了怀念、爱戴、追思之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感受到周恩来总理高尚的人格魅力,让人明白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袖风范。在总理心中,人民永远是第一位的。影片中对历史的再现回放,总理每到一处都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延河群众自发前来抬泥在河水里的吉普车,宝塔山上的深情告别和话语,临别时总理让飞机再绕延安城上空盘旋一周等真实历史镜头,总理深情爱人民的细节场景都让人热泪抛洒,久久难以释怀。
1973年6月9日,敬爱的周总理阔别延安26年后,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到延安参观访问,回到了他日夜魂牵梦绕,曾经生活、战斗过整整十年的地方。当年,这里纯朴厚道的人民,简陋的土窑洞,香甜的小米饭养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他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艰苦的战斗、生活岁月里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开辟了抗日救国,反对内战,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周总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始终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深受人民的衷心爱戴,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领袖的一面镜子。在担任开国总理的26年间,他始终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胸怀祖国,事必躬亲,争分夺秒,赤诚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高大的伟人形象光耀千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周恩来总理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1973年6月10日上午10时,当周总理离开延安时,他含泪深情地告别这里的人民,“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延安建设好了,我还会再回来看你们。”殷殷期望和叮嘱满含总理对延安人民的牵挂和不舍。可遗憾的是,总理再也没能回来延安,看看这里的变化。今天,可以告慰周总理的是,延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已正式告别绝对贫困,226万延安人民已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周总理生前最牵挂的延安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不忘初心,此心如金。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民情怀同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是一脉相承的。影片中对历史的再现回放,都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走过的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人,定会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