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大棚里种出“精气神”
——记贫困户高怀军致富故事
    ●高怀军正在大棚摘茄子
  通讯员 刘娜 付锦旗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驾车从安塞城区往北行驶约50公里,便来到了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这个曾经“零产业”的川道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棚栽业示范村,从2012年开始累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342座,占地1000多亩,2018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3200元。这里每年生产的布利塔茄子可达6000多吨,实现年产值1700多万元。贫困户高怀军就是大棚种植户之一,通过这项产业,不仅兜里有了余钱,还重拾了过日子的“精气神”。
  “以前,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五六百块钱,现在种植大棚,一座棚一茬茄子就能收入五六万元,加入合作社后,每年还能拿到1200块保底分红。”高怀军说。
  时钟拨回3年前,44岁的高怀军中年丧子,这让夫妻二人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2017年,全省扶贫数据清洗时,经过村委会评议将其评为贫困户,希望帮助他们走出丧子的阴影,重建生活的希望。
  在帮扶单位的鼓励和支持下,高怀军决定利用罗居村特有的产业优势,发展棚栽业。起初,他心里一直没底,担心不懂种植技术,盲目种植会赔钱。
  为打消他的顾虑,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沟通交流做工作,从思想上激发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鼓励他大胆干,请来产业指导员,帮扶单位还送去肥料,真情帮扶让高怀军有了底气。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高怀军在种植茄子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他虚心向身边技术人员请教,上网学习咨询,不断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高怀军的茄子品质好、个头大,市场行情不错,第一年,高怀军种植茄子就获利3万余元,这让夫妻二人非常开心,重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走进大棚,高怀军正忙着摘茄子。“这些都是经检测过的无公害茄子,现在,政府帮我们解决了销路,蔬菜公司统一收购,价格比以前的菜贩子还能高点,相对也稳定一些。”高怀军笑着说。
  现在,高怀军不仅掌握了茄子种植技术,还成了村上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
  如今,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他又有了新的想法,现在,他每天利用农闲时间找场地、查资料、学技术,准备搞湖羊养殖。在致富的路上,高怀军一刻也不停歇。
  去年,高怀军又喜得一子,大女儿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家人其乐融融,今年村里又为他申报了公益性岗位,一个月能收入300元。
  “以前靠打零工和务农,我们夫妻二人辛辛苦苦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发展产业,不仅生活开支绰绰有余,还有点小存款,日子越过越劲儿。”高怀军高兴地说。